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措施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建设
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指出,“教育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化传播,教育是一种教育,这是人格和灵魂的唤起,这是教育的核心”,表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情感,形成一个健康的人格。大学精神注重提供多元化的平台、理性的学术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非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人文素质教育本身的特点是复杂、及时、无固定模式,因此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有效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的过程,形成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多元互动。中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和谐的人文精神环境,从而更加突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2.完善高校教学课程改革
充分利用课堂系统地向大学生介绍人文情怀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当今时代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要学习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学科,还要开展大学通识课程教学,注重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完善,包括对网络技术、心理学、高新技术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解和学习,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进而有勇气探索未知的世界。因此,高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应是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自身优势,系统优化,形成合力知识结构,规范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3.提高教师人文素质
教师作为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导作用,需要利用内在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改变学生的价值取向。大学期间是儿童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教师有责任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大学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文素质,这与他们从事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无关;只有将人文素质教育与教学课程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大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领域的学术素质,获得学生的认可,还要以身作则,要有高尚的人格,赢得学生的尊重。
4.营造人文校园环境
在大学浓厚的文化氛围下,良好的学校风格、学校风格和教学风格将不断提高学生的情感价值水平。加强大学校园环境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强调,“没有必要的物质保障,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任务难以实施”[3],高校必须建立良好的学校环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课堂人文素质教育的延伸,具有课堂教育无与伦比的自由和灵活性。每所大学都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发展的历史特点,创造出自己的校园氛围。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创造独特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其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