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中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对策
1.以人才市场为导向,加强对学生职业理想的培养
要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关注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正如谢伟和先生所指出的,中等教育是否以学生为主体,如何在教育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中等职业学校内部体制管理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它涉及到对整个中等学校管理、建设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理解。要以市场为导向,让学生根据社会对象的需要和主体未来的职业发展,对不同阶段的目标和实现方式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全面的规划,并付诸实践。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规划时,应以学生为权利主体,尊重学生,使他们有自我思考、自我选择和自我决策的体验过程。
2.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要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吸收和学习大量相关知识,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将创新知识和思维应用于教学的各个阶段。二是提高参与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如果中等职业教师没有足够的前沿教学情况,没有一些相关的实践经验,没有持续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生就不能对创新感兴趣。在中等职业教育体系的评价中,有许多关于学生创新的能力指标,如创新成果、实践和一些相关课题,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3.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3.1加强中等职业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中等职业素质教育的课程设计必须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的变化进行。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中等职业院校必须按照职业规划的要求,以目标培训为重点,密切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步伐,进一步了解行业和企业的需求,掌握企业高新技术的应用,掌握人才市场,以区域产业组织和社会人才需求形式作为课程主体结构的基本原则,适度调整人才培养策略,以专业标准和能力原则为课程目标,根据本结构安排课程,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3.2提高中等职业课程的适应性
目前,许多中等职业院校的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不符,在职业选择上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种课程规划的结果是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毕业后失业。调查显示,只有19%的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积极乐观的态度,61%的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缺乏信心。因此,课程的设置必须考虑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是否能胜任工作。
4.结束语
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应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并在持续的工作实践中进一步调查研究,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