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注重教育,以恢复和发展教育为前提

邓小平的教育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强大的思想武器,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1.注重教育,以恢复和发展教育为前提


1975年,邓小平领导全面整顿时指出:“我们有一个困境,可能发生在教育中,拖累了整个现代化水平。针对“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他指出:“数百万教员,只是挨骂,如何激发他们的主动性”[1] (P25)“四人帮”破裂后,邓小平第三次复出,自告奋勇抓科技,直接领导了教育战线的拨乱。他首先遇到的是如何判断所谓的“两个估计”。“两个估计”是“四人帮”把知识分子特别是许多教育者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两座大山。不要推翻这两座大山,拨乱反正是一句空话,更不要提科学、教育。因为“两个凡事”的政策,击倒“四人帮”后,“两个估计”依然维持,谁也不敢否认。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率先突破雷区,明确提出:“纪要是毛泽东同志画的,毛泽东同志画的,并不意味着里面没有问题。《纪要》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一些话,其中很多都是偏概全面的。我们应该准确、全面地理解毛泽东的思想体系。[2](P66-67)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中共中央于1979年3月19日撤销了《纪要》,从思想路线上再次修正了对社会主义教学的认识,恢复了新中国成立后17年教育工作的原貌,为新阶段教学改革发展扫清了障碍。


二、认定教育是发展的“关键”,确立教育优先战略思想


邓小平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须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力不断发展。在人类文明史上,仅从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来看,生产力的每一次巨大变化都与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和应用密切相关。随后,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成为19世纪世界霸主的工业革命;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重视科技教育,发展迅速,加入世界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率先进入科技领域,迅速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和发展,以提高全体人民素质为目标。日本和前西德将教育视为其经济繁荣的秘密武器。台湾和南朝鲜也把教育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工程和重中之重。邓小平同志对国际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着深刻的洞察和准确的把握。他决定把优先、先进、加快教育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体现了邓小平同志作为政治家的见解。1978年,在全国科学会议上,邓小平根据二战以来科技领域的变化和一系列新兴科技产生的事实,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科技就是生产力”的基本观点。邓小平指出:“马克思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句话很好。”“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还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3](P275)他认为,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是科技,而发展科技,不抓教育。他明确指出:“科技人才的培养,以教学为基础”。[2](P95)优先发展教育是关系到民族振兴、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规划。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