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习惯对师范生的影响和作用
三位平台建设者都表示,在建立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志愿者网络平台时,他们发现许多高等师范院校都有自己的博物馆,这与中小学的校外教育密切相关。他们还认为,平台的建设可以使这些分散在师范院校的博物馆资源在同一平台上展示,并进一步理解“博物馆教育”的意义。例如,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和吉林省自然博物馆作为吉林省唯一的省级自然博物馆,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项目,如增强攀岩勇气、克服恐高心理问题的高架玻璃桥、满足探索心理的森林、提高实践能力的标本制作、拓展网络计算机知识问答等;上海师范大学博物馆不仅成功接待了“走进上海师范大学”――徐汇中学生大学文化体验日“近万名学生,还与多所中小学合作,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暑假期间,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的古钱币馆周二、周四全天向全市中小学生开放,受到欢迎。在Y大学网上招募的志愿者中,70%的学生认为这项活动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50%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专业紧密结合,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更多的感性认识。从志愿者活动的角度来看,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对师范生习惯的形成有以下作用:
1.加深对学校教育的理解
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中小学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指出:“根据时间,开发当地艺术教学资源,充分依托当地文化博物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博物馆、艺术表演团体、艺术团体、民间艺术家等艺术资源,形成联合力量。”该文件强调了博物馆教学资源对中小学教育的意义。博物馆教育是指博物馆在深入研究场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的契合点的基础上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中小学未来的教师,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范生可以优先考虑将博物馆资源融入学科教育和课堂教育的设计,以理解博物馆教育的意义,增强对博物馆教育的理解。
2.增强社会服务意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成为学生道德的向导,不是因为他总是在谈论真相,而是因为他对人的态度,树立榜样,因为他有很高的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意识不仅是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是未来教师的专业素质。作为一名教师,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唯一途径。中国志愿者行动的目的是“奉献、友谊、互助、进步”。志愿者活动可以帮助普通学生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3.稳定专业基础,发展知识结构
对于师范生来说,专业知识的前提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博物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尤其是历史、生物、地理等专业的师范生。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博物馆成为不可替代的教育场所。例如,西北师范大学动植物标本馆有许多珍贵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标本。这些珍贵的标本在提高学生的感官认识和深化理论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提高师范生掌握专业前沿知识的能力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中小学在高等师范院校招聘教师时,不仅要求师范生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和教学方法,还要求师范生多才多艺。仅仅熟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知识结构的拓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作为师范院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校博物馆内容丰富系统,可以成为开拓师范生知识结构的窗口,成为他们学习新知识、拓宽思路的教育基地。
总之,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位于多所师范院校,是学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为师范生的培养提供必要的资源,也可以成为培养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场所。这是一种校园式的非正式学习环境:可以为师范生提供更广泛的知识类型;为学生提供团队合作的学习机会;贴近日常生活,强调实用性;可以学习不同的经验和实践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