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德育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德育的教学原则是思想、知识和兴趣的统一。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灵活运用各种形式,促进理论教学,促进动机、兴趣和实践的互动,可能是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的基本途径。
1. 教学方法应多学科、多渠道、多方法。多学科主要是指教育工作者的多样化。多渠道主要是教育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多方式,主要是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学中,课堂传播是一种普遍而基本的存在方式,学生往往成为被忽视和强迫的对象。无聊的教育内容、缺乏教育者知识和社会实践、单一的教育渠道和简化的教育方法是学生对“德育”教学漠不关心、抗拒甚至厌恶的基本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成千上万种,关键是寻求教育主体、渠道、方法的出路。
多学科、多渠道、多方式的关键思路是获得新知识、新实践、新感受,以新求效。多学科的关键是实践者上讲堂,学生上讲台。多渠道的关键是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家文化"、“社会文化”、“公司文化”、“媒体文化”纳入教学。多种方式的关键是把学生赞不绝口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变成基本方式,而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和书籍。
2. 课程内容的工作场所和工作场所。工作场所和工作场所的关键是处理教育工作者素质、教育内容和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场所和工作场所。近年来学校德育教育的实践表明,学生非常重视工作场所和工作场所的教学内容,通过工作场所和工作场所的内容,理解和接受德育课程的内容有坚实的基础,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教学转化为思想政治素质培训,运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模式反映社会现象和工作场所现象,按照上述原则建立学科体系和教学方法体系,系统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的教学效果。
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为主线,可用于设计课堂讨论、辩论、课堂演讲、模拟法庭、职场小品剧、中职生法律观念调查、中职生爱情观调查、道德漫画展、法律知识宣传等课外实践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合作能力、自律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竞争力为核心,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将理论转化为方法、情感和行动,促进知识与行动的融合。
3. 教学环境的内外有效整合。为了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外,还需要更好地利用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学生思想的转变、道德素养和法律观念的形成。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的核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促进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方法和社会能力,将辩论、知识竞赛和角色扮演引入德育教育教育教室。
为了更好地将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修养,外化为道德品质,最重要的途径是充分利用社会环境,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各种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等,形成从理论、情感到社会实践、道德文化到道德素质、道德能力的转变,这也是党中央改进和加强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简言之,只有将中等职业德育教育厅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岗位实践相结合,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有效整合校内外教学环境,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