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路径
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是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因此,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需要从扩大规模向提高内涵质量的创新发展轨道转变。
(1)高等教育应遵循“分类指导、特色发展”的理念,促进结构调整。优化结构是高等教育的深刻变化。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整体战略需要出发,实施分类指导,促进特色发展,引领教育结构优化。
1.鼓励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总规模的60%以上,重点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公司或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深层校企结合、产教结合,与行业组织联动发展行业标准和职业标准,突出实战和应用措施,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减少2025年中国制造业急需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矛盾。
2.稳定普通本科教育规模。普通本科教育规模应占高等教育总规模的30%以上。重点培养规格多元化的复合型、学术型人才,突出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专业与人文并重发展,为行业或地方建设基础扎实、领域广、岗位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3.要适度收紧研究生教育规模。研究生教育规模在高等教育总规模中所占比例应小于10%,主要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培养方法由规模向质量转变;培养类型由学术学位转变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相结合,促进校所合作和跨学科联合培养;培养模式由知识转变为知识与创新能力。
(2)高等教育应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促进培养方法的转变。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高校应紧紧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明确各方面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1.以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为办学前提。传统教育的人才观只注重知识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当代教育以知识为基础,培养目标是整合知识、能力、素养,以国际思维为目标,面向现代化、经济全球化,把握未来发展趋势。高校要摒弃单纯追求学生数量和规模的旧做法,真正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遵循系统培养、终身学习、人人成才、多元化人才的新人才观;摒弃只考试评价、只分数论的理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创新创造为评价标准、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检测标准的新人才观。
2.以深化教学改革为主要起点。在课程内容改革创新方面,各学科和专业应以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最新实践经验为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方面,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讨论、互动和“现代互联网”“教学”等模式鼓励学生自力更生,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管理机制改革中,建立教师、课程、学分、灵活学制的长期机制;在科研与教学关系中,提高教师科研评价对人才培养的权重,确保教师以教学为中心,建立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长期机制。
3.以育人机制建设为主要突破口。高校应实施开放办学,充分将公共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建立与政府机构、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合作、互补优势、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实施“优秀计划”,积极开展国际教育协作机制,完善教学、科研、人才“三位一体”创新机制,紧密结合可持续发展创新要素,培养一批顶尖创新人才,培养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产生一批代表性创新成果。 4.以评价人才质量体系为重要保障。一是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同级高校、行业或企业;二是构建教学水平多元化评价方法,包括学校自我评价、地方教育部门评价、社会团体办学水平综合认同评价等。评价体系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对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高校人才、财政、物质等资源配置对人才培养的保障,高校对科技和人文创新的贡献率,高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培养人才素质的满意度,根据“四个比例”,真正建立适者生存、关闭、转移的激励体系。
(3)高校应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方式推进制度和机制的创新。我国高等教育新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应注重高校的“去行政化”,最终走向“法人化”。
1.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由教育家或职业经理人管理。高校管理者身份应从“干部”转变为职业管理者,改变行政管理模式为公司教育集团,将竞争机制引入高校,确立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地位,突出和加强教师的学术管理权力,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的主动性、热情和创造力。
2.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能发生了变化。政府在高等教育活动中扮演三个角色:监管机构、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作为监管机构,其职能是根据教育法对非法大学进行监督和处罚;作为投资者,其职责是促进教育公平,通过设立各种奖学金、助学金,资助天文学、数学、考古学、地质学、语言、历史和汉学,促进不同地区公立大学的平衡发展。
3.高校实行法人治理结构。任何高校都应制定公司章程,根据公司章程建立单独的教育法人实体,实施以“学校董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学校董事会由投资者和教师代表组成,负责制度建设、战略规划和管理,管理以校长为核心,负责学校的日常运作。高校应将投资者、管理员和教授纳入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政府监督、投资者或管理员办学、教授学习的健康良性互动轨道。
(4)高等教育的发展应促进公共财政与市场互补关系的优化资源配置。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过程在社会政策中引起了政府职责的广泛讨论。虽然公众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评价提出了各种尖锐的意见,但政府对教育的整体投资相对不足是共识。
1.发展高等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近年来,我国公共教育总投入按全国GDP4%以上的规模增长,但流入普通本科大学的比例很大,而有限的公共教育财政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比例相对较低,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公平的推进。因此,必须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快建设,充分发挥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足够高技能人力资源的作用。
2.打破教育行政体制是新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政府作为监管机构、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必须转变职能,实现教育经费分配制度的转变。一方面,政府根据大学教师规模和招生人数,设立统一的最高学费和最低学生标准,实施有效监督,杜绝腐败;另一方面,高校必须培养和具有独立融资能力或投资能力,通过市场行为将校园研究成果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或开放私人投资捐赠,形成发展基金,充分重视和利用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促进教育公共财政和市场资源的互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