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师范生师德教育对大爱精神的理性诉求
在师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关键的差异,即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这种差异将导致学生在为学生提供道德教育时“知而不行”的情况。归根结底,主要原因是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缺乏密切的联系。因此,加强道德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道德情感到道德品质的转变。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他应该有“大爱”的道德情感,对待孩子应该有爱、耐心和责任感。然而,目前关于虐待儿童的幼儿园教师事件屡见不鲜,其根源在于未能将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与“大爱精神”相结合、“大爱教育”紧密结合。为避免幼儿园教师虐待儿童的不幸,幼儿园师范学生的师德教育需要发扬大爱精神。
(1)大爱精神是师德教育的基石
孩子是发展中的个人,身心发展水平不高,情感依赖性强。因此,他们对老师的关注和关怀非常敏感。幼儿教师之所以受到孩子们的青睐,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我们好”、“不凶人”、“帮我系鞋带”、“奖励我小红花”等等。由此可见,孩子们喜欢有爱心的老师,孩子们希望得到老师的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能的所有奥秘都在于老师如何爱孩子。“孩子们有一颗敏感的心,可以区分老师对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爱孩子,接近孩子,善于和孩子交朋友。这是学前教育的艺术,也是学前教育工作的基础。只有把爱献给孩子,孩子才能积极接受老师的教育,从而获得快乐和满足的感觉。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大爱的教育。师爱是师德教育的关键,师爱来源于大爱精神。老师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本能的爱,是一种爱,一种长期的爱,一种自觉的爱。师爱应成为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重要职业素质。因此,幼儿师范学校应以大爱精神为师德教育主线,在大爱精神的指导下开展师德教育,构建大爱精神视线下幼儿师范生师德教育新体系。
(2)大爱精神是解决师德教育困境的有力措施
目前,幼儿园师范院校师德教育的困境主要在于幼儿园师范生对职业的理解和认可度较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师德教育的内容包括对职业的理解和理解、对儿童的态度和行为、对儿童保育和教育的态度和行为以及个人修养和行为。其中,培养学生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理解和认可是师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些学生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工资不高,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因此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认可度不高,导致师德教育陷入困境。
爱是一切道德的起点。只有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和认可,我们才能从内心接受和接受。幼儿教师的职业也是如此。师爱是支撑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努力工作、默默奉献的支柱。因此,我们需要在为学生提供师德教育的同时,贯彻大爱精神的教育。大爱精神不仅包括对孩子的爱,更包括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情感。职业情感是指对自己职业的认可和深刻理解,是基于“爱”的核心理念。这种爱是一种已经升华为个人理想信念的爱。没有爱的前提,职业情绪就无法形成。因此,大爱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可度,减少师德教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