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学制限制因素分析
实施职业教育弹性学制的基本保障是资源保障,核心保障是政策制度保障。缺乏政策制度导致资源支持薄弱。
(一)国家政策法规缺乏系统性
与职业教育相匹配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1996年,我国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但缺乏刚性实施。政策本身缺乏政策措施,目标往往宏观,宣传提倡多,具体要求少,定性描述多,具体量化少,标准模糊,奖惩不明。同时,缺乏对政策文件实施过程的监督,对实施效果的评价,以及对管理过程的动态监督。
虽然职业教育投资逐年增加,但与需求形成了很大的对比。在我国整体教育投资不足的情况下,职业教育在全国教育投资中的比例仍然较低。虽然近年来通过国家示范学校、骨干学校等一系列项目资助给予了一定的财政支持,但只是局部、临时、分阶段、非常规的。
(二)主管机构缺乏指导和推动
自1999 年 6 到目前为止,各级主管机构普遍没有推进职业教育实施弹性学制的具体行动。这方面的实施要求并没有反映在已经进行的第二轮高职评估的指标体系中。支持弹性学习制度的地方上级政策文件普遍缺失。绝大多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没有修订学籍管理办法和发放弹性学习制度毕业证书的方法。高职院校一般在原有三年制的基础上推迟毕业最多两年。直到2014年,教育部才根据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需要,明确试点院校实行弹性学制。
(3)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机不足
职业教育坚持产教结合、知行合一,离不开公司的参与和企业的资源。目前,国家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约束和激励不够,缺乏落实相关政策的具体措施。公司难以承担招待学生学徒学习、岗位实践、创业经验等的安全风险;安排学生实习的税收减少无法落实;校企合作中的努力得不到经济补偿;校企合作中的奉献缺乏社会认可。此外,我国目前的就业环境“资源过剩”,一般就业机会对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没有明确规定。公司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需求不够迫切,公司自觉为职业教育提供资源的职业教育生态尚未形成。(4)学校教育资源实力不够
1.师资队伍力量不足
与“双师”素养教师总数和结构需求相比,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明显滞后,教师队伍建设可以用“四个依然”来概括――数量仍然不足,质量仍然很低,结构仍然不合理,整体实力仍然不强。专职教师日常教学工作量大,缺乏系统的技术和经验知识,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教育内容,缺乏课程开发的能量和实力。受知识产权和企业管理规定的限制,部分兼职教师不能在生产中提供新技术和新技术,不方便参与学校的课程开发。相当一部分兼职教师的工作时间与学校的教学时间存在矛盾,教学能力与实际要求存在差距,“质量”和“数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没有足够的教师,很难建立一门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和选择的需要,并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
2.数字化教学资源不足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学生可以利用微课、专业教育资源库、优质资源共享课等数字资源,通过计算机甚至智能手机进行在线互动学习和基础维护讨论。这些资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互联网共享政府系统建设的资源,二是组织教师开发建设或联合合作单位共享的资源。目前,现有的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选择的需要,不仅数量少,质量粗糙,文档格式内容多,缺乏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形象呈现,缺乏融入作业现场、设备运行、工艺流程的呈现。
3.实训设备设施保障不足
根据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应跟进生产模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因此,除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外,选修课还应设置技术技能扩展和改进的专业课程。作为必要的教育资源,在传统培训和培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配置同步于市场升级的实践场所和设备设施。显然,为了确保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与普通教育相比,成本更高,在目前职业院校经费较低的前提下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