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的弹性学制(Flexible Learning System)是学习内容有一定选择性、学习年限有一定伸缩性的学校教学体系,而不是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早在1999 年 6 本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创造实施灵活学习制度的条件”和“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16年后,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的局面尚未开始。从中国高职教育网中国骨干学校建设验收栏目、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成果展示交流平台发布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其基本要素“学制”的使用寿命一般为三年。除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根本没有提到学分制外,学年学分制一般都是实施的,灵活学制的实施情况明显。学年学分制是将学分制嫁接到学年制中,根据学分选择课程,但根据学年学习,其灵活性和独立性的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实施弹性学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1)职业教育实施弹性学制的适宜性
职业教育的专业特点体现在培养目标就业的目的上,课程内容满足职业岗位(群体)需求的适宜性上。实行灵活的学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规划,个性化地选择与学习就业方向相对应的内容,并进行技术应用实践。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防止专业和职业的转移。同一专业的不同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就业机会分散选择学习模块,不仅更有利于满足多岗位、多元化的人力资源需求,而且有利于缓解同一专业学生就业机会集中、竞争力强的压力。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可以使学生更加掌握自主学习的主导地位,根据学习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思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感受理论指导实践,提高职业发展能力。
(2)职业教育实施弹性学制的适应性
职业教育应与工程、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培养的学生不仅要了解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公司的真实工作环境和资源是实施职业教育的前提,也是培养合格毕业生的基本保障。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中,失去了计划经济时代学生在企业实习时“班级制度”纳入公司接待计划的便利条件。传统的以教学课程为基础的统一时间和地点的教学组织模式难以实施。学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交替工程或岗位实习,必须协商,必须服从公司的安排,同一班的数十人通常分散到多家公司。不同企业根据生产状态招待时间不能统一,生产设施和技术应用环境也不同。这就要求学校树立以其他方为核心的理念,兼顾学校教育和企业安排,实施灵活的教育体系。
(3)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的时代性
灵活学制的实施是我国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大众创业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建议》明确指出:“建立健全灵活学制管理条例,支持大学生保留学籍,辍学创业。《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还要求:“试点院校应根据学徒培训工程交替的特点,实行灵活的学制或学分制,创新和完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灵活学制的实施可以为致力于创业实践的学生提供制度保障,而不是停止学业,为学徒灵活安排在校学习和在企业学习提供制度保障。一方面,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选择空间;另一方面,一些没有学习欲望的学生在父母的压力下进入学校,市场经济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就业链状态,加上各级学校对学生毕业标准没有严格的定义,主客观原因使一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动力,“等待”毕业,“混合”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毕业生的质量。实行灵活的学制,让学生在不想学习的时候进入社会实践,体验工作和生活,体验学习的重要性,回到校园,为学生选择几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