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叔子先生积极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研究
1981年,杨叔子先生访问威斯康星大学的学者时,一些美籍华人的感受引起了他的思考。中国学生英语水平好,数学成绩好。他们也知道美元英镑(会打经济算盘),但对长城黄河(国家地理)了解不多,对屈原、文天祥、史可法(民族历史)了解不多,对《史记》、《四书五经》、《老子》、《资治通鉴》、《国学五经》(民族文化)一无所知。这种没有文化内涵和民族感情的人,将来怎么能为中华民族服务?这成为杨叔子先生积极倡导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1)举办人文素质教育讲座,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
1993年,杨叔子先生在思考中国社会教育发展的基础上,率先提出“科技大学应高度重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并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了“人文素质教育讲座”,开启了中国科技大学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序幕。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讲座”每周举办1至2次讲座,涵盖民族文化、哲学宗教、社会自然、政治经济等方面。许多著名艺术家在舞台上发表讲话,让学生有机会见证大师的风格,感受人文氛围,吸收丰富的思想文化精髓。自1994年3月3日以来,华中科技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讲座”已经举办了21年,并组织了2次讲座 061期。一批批学生获得了知识,提高了人文素质。
与此同时,杨叔子先生还以他炽热而执着的心奔赴全国各大高校,重申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杨叔子用生动有力的演讲震惊了无数学生。大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思考,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们开始自发地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与杨叔子先生同时,为了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著名学者包括张、王、顾明远、胡显章、刘献军、文辅等。在他们的呼吁下,越来越多的著名大学开始举办人文素质教育讲座,并逐渐成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制度。1996年,周元清、季羡林为顾问,杨叔子为主任出版了《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一卷,其中包括50篇精彩的人文素质教育讲座演讲。目前,该书已发行6卷,被许多学者称为“重塑中国大学人文情怀的杰作”,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实施中文水平标准检测,提高学生语言水平
1994年毕业季,杨叔子先生收到毕业生的来信,对英语四级不能毕业的学生提出异议,但中文错字多,单词不令人满意,句子不通,能顺利毕业。杨叔子校长收到信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并在工作会议上进行了认真的讨论。1995年6月27日,华中理工大学终于出台了《华中理工大学关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语文水平的决定》。该决定强调,自1995年起,每年秋季开学后一个月内,对所有新生(包括大学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实施“中国语文水平标准测试”。其中,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毕业前未通过标准考试,未取得标准证书的,学校不颁发学位证书;大学生不颁发毕业证书。在杨叔子校长的带领下,华中理工大学再次率先在大学生中举办中国语文水平标准测试。之后,许多学校纷纷效仿,并将中国语文设置为大学生必修课。
(三)建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
1995年9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华中理工大学召开了“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试点大学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大学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做法。会议成立了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试点合作小组,部署了52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试点工作。
华中理工大学作为试点大学之一,以杨叔叔为领导,详细分析了教师资格、教学机制、课程设置、设施建设和促进理工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劣势,并与各学院教师和教授讨论了改进实施计划。最后,为了促进人文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的更具体实施和开展,杨叔子校长决定准备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常设机构。 1997 年 5 月11 日,学校发布了《关于成立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领导小组的通知》,杨叔子教授亲自担任组长。1997 年 5 月 12 日华中理工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正式成立。这也是中国第一个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在杨叔叔校长的带领下,华中理工大学迅速从一所严重标有“理工科大学”标签的综合性大学发展成为一所既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又具有人文素质教育的综合性大学。“人文飓风”席卷了整个校园。此后,华中理工大学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在全国发挥了巨大的辐射功能、示范作用和影响力。1999年,教育部在学校申请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允许建立32个全国性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2004年4月13日,教育部正式为华中科技大学等32个全国性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