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
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不仅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而且也提出了挑战。根据北京的经济增长、产业布局和就业结构,掌握重点,促进北京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为北京“高科技”经济结构的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一)高移发展重点,连接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为了建立符合首都特色的“高科技”经济结构,北京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低端蓝领工人在升级后的价值链和产业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小,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例逐渐增加。因此,北京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必要的,必须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本科职业教育的结构比例。
从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发达国家的中等职业教育正在逐渐萎缩。例如,1980年,日本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占高中生的31.7%,1999年降至25.15%;1982年美国相应比例为34%,1994年降至25% 。从北京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来看,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占职业教育总体比重较高,基本在54%~在60%之间,从趋势上看,其规模比例并未呈现下降趋势。例如,2012年,北京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占职业教育毕业生总数的54.7%,2013年占57.1%,高职毕业生比例从45.3%降至42.9%。
因此,北京职业教育的重点需要得到改善。一方面,将高等职业教育延伸到“更高端”,建立和完善本科、硕士甚至博士职业教育,直接运输具有“技术转型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在职业教育体系中,规模重点应转移到高水平。今后,我们应该继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更多的中等职业毕业生提供继续教育的发展路线,适当缩小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将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转移到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本科水平,为北京的经济转型升级运输更多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2)全面提高质量,不断推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质量是教育的核心,将更多的资源转移到内涵建设中,全面提高质量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新时期,北京职业教育应积极应对“高新技术”经济结构建设的新要求,完善北京各级职业教育的专业布局、规模布局、层次布局和功能布局。围绕建立与世界一流和谐宜居城市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完善北京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协调北京职业教育发展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促进中等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和应用技术本科职业教育的联系和交流,实现全日制和兼职、学术教育和非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创新发展,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努力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职业院校学习资源,促进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建立健全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立更加完善的学校评价体系。
(3)扩大开放合作,继续提高北京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积极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北京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为北京“国际交流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提供大量国际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支持。
要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与发达国家职业院校的联合办学,不断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数量和质量,继续丰富中外合作办学的类型和方式,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优秀学生到海外职业院校交流经验,开展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等合作项目,开阔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国际交流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进一步推进北京职业教育国际化。课程和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因此,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引进优秀海外高端职业教育教师,加快引进先进优质课程和教材资源,与国外一流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开发符合北京经济发展定位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资源。
(四)对接国家战略,建立京津冀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机制
要转变思想,树立“大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在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社区建设中承担组织者和领导者的重要责任,积极探索京津冀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新途径。鼓励北京职业院校加强与津冀职业院校的校际合作。
目前,京津冀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做出了大胆尝试,如打破京津冀交通人才培养的区域限制,河北省6所交通职业学校已纳入北京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建立了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联盟。今后,根据各自产业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功能分区,调整京津冀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做好大区域职业教育的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