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军民融合,充分发挥地方优质资源,促进军事职业教育发展,是适应军事力量体系深刻变化、提高战斗力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培养新战斗力、提高现代军事职业能力的重要增长点。
自2005年以来,国务院和教育部发布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文件,构成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地方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军事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资源。2015年,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并强调了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具有战略意义。
我军军事职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现状分析
近年来,各军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符合自身人才建设需要的军事职业教育体系。例如,空军建立了空军职业大学,注册学生已达到目前空军官兵的95%以上;海军建立了以“三级七级”为主体、多级轮训为补充的军事职业教育体系,引用了地方高校的教学资源。此外,国家开放大学八一学院还为军队开展职业教育(教育对象仅为士官学生,存在教育教学专业有限、“含军量”低的问题)。除上述内容外,我军有关单位还依托地方高校开展了专业技术干部晋升和计算机新技术培训;依托设备开发厂根据开发合同开展新设备培训和设备维护保障培训;依托质量管理协会等单位开展质量、环境等职业资格培训认证。
(2)问题不足
随着军队职责使命的扩大、装备的快速发展和军事专业化建设的推进,原有的培训资源不能满足军事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加上原有地方资源的随意性和松散性,不能适应军民融合的深入发展。
1.军地统筹规划缺乏利用地方优质资源,相关配套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军事职业教育已逐步引进地方有时资源,但尚未着眼于军民一体化军事职业教育总体发展的总体规划。军内外资源布局不合理,指导关系不畅,主体责任不明确;在考虑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尚未将军事职业教育及其资源建设纳入规划;军地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系统性和长远性不够。一些军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常是主观和随意的;此外,缺乏资源建设和使用的奖惩、资源评价等机制。
2.信息不对称,需求与供应商脱节
由于军队的流动性、装备的快速发展和军事职业教育需求的动态性和个性化,没有专门的机构研究和分析,教育需求通常难以把握或滞后;此外,军队不能立即了解当地学校和专业的优势资源。即使开发了一些资源,目的也不一定很强,导致需求不明确,信息不对称,军队和地方优势教学资源难以实现有效的共享和应用。
3.设备开发厂家优质资源发挥不够
目前,设备开发厂家一般在设备交付前或开始前按合同要求提供下一家工厂的培训和入场培训,并提供相关的使用和维护说明和材料。如果在使用中出现问题或重大任务,开发厂家将进行现场保护或保障。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由于保密等因素,通常提供的材料不全不细;二是部队用户接受岗位培训,但部队人员流动性大。岗位人员调整后,后续岗位接收人员培训不能满足要求;第三,一些开发人员长期转移设备退休,难以维修。此外,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我军新作战力量的形成,迫切需要加强部队装备维修人员的定期培训、不同专业的联合培训、厂家相对固定人员的应急保障和骨干保留。
4.军地制度和标准衔接不够,资源共享差
部队资源不能满足全员额、全专业、全兴趣的全日制和在职教育学习。现有服务平台专业、目的不足,“军事含量”不高,应用效果一般;二是爱心课程平台、网络开放课程等渠道,由于部队网络的保密性,无法实现共享;三是缺乏连接部队、工厂、军事学校的员工共享互动平台;四是缺乏军事和地方共享信息标准、接口规范、安全技术等,使得不同生产主体丰富的教学资源难以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