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师德教育与“三观”教育相结合

五年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的交流,是目前职业教育“高架桥”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的学生技能扎实,更符合幼儿教育行业的就业需求。与其他师范生相比,这一群体的师范生思想更加复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因为他们的学业成绩不理想,他们的行为习惯有偏见,他们在心理上也不积极,不能继续上高中。在选择师范学校时,他们往往受到父母的影响。他们不是发自内心的意愿,不清楚地了解未来的职业,也不准备教师的道德


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的性格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教师道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一段时间以来,幼儿园教师虐待儿童案件频繁发生,幼儿园教师道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幼儿园教师道德水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教育行业运输幼儿园教师的师范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师德。然而,许多师范学校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培养,这是幼儿园教师道德问题的原因之一。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独特性。为了使这一群体的学生发展良好的道德修养,满足教师的专业要求,他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全面有效地实施教师道德教育。


师德教育与“三观”教育相结合


正确的道德观取决于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建立。五年制幼儿教育师范生的入学年龄一般在14-16岁之间。他们刚刚摆脱童年的不成熟,开始进入生活和社会。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经常发生变化,他们的行为观念尚未形成。因此,把握青少年的关键阶段,为学生提供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未来良好道德的形成尤为重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想特点,引导学生正确的“三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学生的“三观”培养与学生的道德紧密联系起来。五年制的前几年是关键时刻。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加强师德教育,使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情感、意义、行为全面协调发展。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师德教育的过程中,要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学生,引导学生自觉提高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增强是非判断力和行为控制能力,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是在日常“三观”教育中,要克服师德教育与日常学习的分离,把师德教育渗透到日常学习中。特别是要提高学生对行为准则的师范认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和培养,充分体现师范生以身作则、以身作则的职业道德要求。比如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助有困难的人,培养师范生爱国主义、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的精神;在各种集体活动中塑造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让学生明确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道德修养,使师德教育直观、具体,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师范行为准则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是善于把握现实生活中的经典案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高尚的道德评价标准,内化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逐步形成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以身作则的正确职业态度。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