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贯彻“人的可教性”的理念

无论是哪本教育学原理书,都会提到“人的可教性”,因为这个概念的地位非常重要。这是教育存在的前提,也会影响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但是它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很多理解和实施吗?还是教育如何才能真正贯彻“人的可教性”的理念?基于这个问题,笔者从人和教育入手,提出教育“两步走”,贯彻“人的可教性”的理念。


1 人和可教性


1.1 人和人性


1.1.1 人


人类在生物学上被定义为一种先进的动物。在一个网站上,人类被定义为地球上有史以来最聪明的生物,也是地球目前处于执政地位的物种。在自私的基因中,人类被视为基因的载体,就像其他生物一样。在人类理论中,人们不是生活在简单的物理世界中,而是生活在符号世界中,人们通过符号活动生存,所以作者卡西尔进一步认为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更准确。不同的观点看到了人们的不同方面,这使得作者不禁认为人们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复杂的思维、语言、概念、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等,所有这些都创造了什么样的人,或者什么样的人创造了这一切?作者综合思考了生物学、哲学等领域的“人”概念,认为这一切都将人们从简单的生物推向了自然中独特的存在,人们是真实生活在自然世界中,但也根据欲望和经验构建了抽象世界中的符号生物。


1.1.2 人性


笔者认为,人性不仅是《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中提到的人的自然特征,更是人类在生存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和继承的特征。因此,人性应该被定义为人的自然本能,后天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促进人与其他生物的特征,即人性包括自然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


人性的自然部分是作为动物出生的本能,包括人类的基本生理需求、喜怒哀乐等。社会部分是在本能的基础上培养环境的特定概念,如认知、记忆、道德等。人性的自然部分是作为动物出生的本能,包括人类的基本生理需求、喜怒哀乐等。社会部分是在本能的基础上培养环境的特定概念,如认知、记忆、道德等。本能部分,就像自然界中适者生存、物竞天择一样,没有所谓的善恶特征。然而,当人性开始具有社会性,并开始与包括人在内的其他生物有关时,自然会有关善恶的讨论。例如,虽然社会共同的道德规范在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标准,但其出发点是善的,是为了社会整个人类种群的发展。一般来说,人性的邪恶往往发生在缺乏社会性的情况下。例如,犯罪是指个人损害其他个人或群体的利益,即个人对社会缺乏责任,这并不是真正的人性。


1.2 人可教性


从人性健全的角度来看,本文阐述了人性是自然与社会的结合,自然是个体出生的,社会需要后天健全,教育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所以人们需要教育,即必要的教育。


人可以接受教育吗?


首先,个人可以接受外部教学,如知识可以传授,行为可以纠正,这是可以完成的,在当前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中,有各种方法来呈现教材,有效地表达教学价值,可以确保更好地完成外部指导。


但外界对人的培养就像种子浇水施肥,不能直接形成美丽的花朵和丰富的果实,而是被种子吸收,然后扎根发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裴斯泰洛齐认为,智商的发展主要来自思维,强调教师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商。这一概念的本质是要求学生不断接受外部训练,不断思考内部,以真正实现智力发展。因此,人类的可教性不仅意味着他们可以接受外部教育,而且还可以依靠外部指导来教育自己,完成自我建设,从而实现人性的健全。


2 教育两步走


毫无疑问,教育是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在培养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知识文化素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教育可以有利于个人资本的形成。


一般来说,所谓的“教育”仅限于外界对个人的培养。从“人可教性”的概念出发,笔者认为这只是教育的第一步。教育实际上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外界对个人的培养,第二步是个人的内在。通过对外界知识的理解、自我转化和建构,形成个人个性、情感、价值观等,进而表现出对行为的促进,这类似于维果斯基提出的文化发展的一般起源。相反,苏格拉底曾经说过“美德就是知识”,这是前后两步的混淆。精通知识只是第一步,美德的产生是第二步。


“两步走”最明显的问题是道德教育。道德培养是依靠“内发”还是“外发”一直存在争议。用以上观点来解释,道德教育的第一步是外部引导,第二步是内部建设。只有两者更好地结合,才能真正完成道德教育。


《老师说》开头的名句:“老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但笔者认为有偏见,“道”不能只靠老师来传承。《道德经》中道的论述是:“道可道,非常道。名气很好,非常有名。无名天地之初;万物之母。所以没有欲望去看它;经常有欲望去看它的本质。两者同名异名,同称玄,玄之玄之玄,奇妙之门。”这样神秘而难以形容的“道”教学,不能靠老师的教学给出固定的答案,然后学生要记住,即使理解了,也要靠自己的理解。


很多人批评“读一百遍,其自见”是提倡“死读”、逃避教师的责任,但事实上,它重视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广泛阅读,旅行数千英里”这些都需要学生自己仔细理解。外部教育应负责第一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基础知识和适当的指导。因此,基于“人类可教性”的真正教育分为两个步骤,即在外部培训的基础上进行个人自我建设。这就要求教育不仅要注重有效的知识教学,而且要激发学生的主观主动性,积极开展自我发展。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