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在教学实践中兼职教师存在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兼职教师存在问题


兼职教师虽然对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由于缺乏相关管理制度,对兼职教师建设重视不够,在教学管理实践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兼职教师的流动性和多变性很大,不利于教学的稳定性和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西部地区某普通本科院校举办的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专业,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的59.2%。2学期、3学期、4学期的兼职教师比例分别为88.9%、57.8%、40%,持续执教4个学期以上的比例不到25%,如此不稳定的师资队伍,如何保证教学水平?


其次,兼职教师往往在学校处于弱势地位,在工资、待遇等方面与专职教师有很大差距。以上述学校为例,按每周12小时计算,专职教师月平均工资高于兼职教师1200元,加上专职教师“五社会保险一住房基金”、绩效工资等,这个差距超过4000元/月,在西部地区,这个差距并不大,相当于另一种体制机制造成的二元结构差距。


第三,缺乏科学合理的兼职教师就业标准,选拔过程不够标准化、严肃,导致部分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一些大学聘请兼职教师主要依靠熟人的推荐,甚至没有面试和评估阶段。即便如此,他们也经常找不到老师,更不用说质量和数量了。


第四,部分学校兼职教师中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部分兼职教师根本没有其他专业技术职称或艺术一线工作经验。以上学校为例,兼职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在10%左右,其他学校在职教师的比例在50%左右。此外,近40%的兼职教师甚至没有稳定的工作。


第五,兼职教师的专业性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和认可。教师作为一种专业职业,具有专业自主性,体现在教学活动中享有知识或技能权威、不受外界影响、独立安排教学活动等方面。从事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由于兼职教师身份模糊、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能力不足等因素,教师的专业性得不到学生的肯定,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第六,兼职教师缺乏必要的岗前培训、岗位学习,甚至没有本质意义上的考核和评价,难以形成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兼职教师的出现,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减少了教师的紧张局势,降低了学校的就业成本;从兼职教师的个人角度来看,更多的谋生方式可以增加部分收入。兼职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种交易关系,彼此之间缺乏责任感和功利主义。学校不愿意在兼职教师身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兼职教师只是以“拿钱工作”的态度为学校工作,相互冷漠,使兼职教师难以形成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七,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很少或几乎不受重视,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纳入高等艺术职业学校发展规划的案例屈指可数。受固化思维的影响,很多学校在规划教师队伍建设时,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引进高端人才,争相把人才当成自己的,有很多古代夫妻娶妾。众所周知,高端人才通常个性很强。不要说你的环境和条件可能无法满足别人的需求。这种错误的观点是不合适的。人才资源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不一定被任何单位垄断,可以采取互通的态度,让人才既能利用公司或其他单位的优质资源,又能服务于特定学校的发展。因此,高等艺术职业学校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一条可行而有前途的道路,尤其是“双师型”教师建设。


当然,高等艺术职业教育兼职教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各种问题只是表象。只有探索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分歧,找到问题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做好顶层设计是当前改革的主要趋势,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些制度和机制性根本矛盾也是制约高等艺术职业教育兼职教师建设的瓶颈。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高校办学自主权不高,政府机构对高校具体事务管理过多,统一死亡。学校很难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聘请、管理和建设兼职教师。其次,缺乏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制度,研究、教学研究、教学、职业学校的政策和资金投入,甚至科技、社会科学、医学、法律、教育、体育、艺术等学校没有区分,通常一刀切,高等艺术职业教育难以根据其特点加强兼职教师建设。最后,高校现代大学制度不完善,治理制度机制不畅,导致高校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缺乏创业精神和拼搏精神,没有充分利用现行制度机制下的政策,加强兼职教师建设。


总结语


虽然发展改革稳定,但只要符合高等艺术职业教育法,认真落实加强高校自主权,探索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政策措施,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主要承担兼职教师的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必须能够解决当前高等艺术职业教育兼职教师建设的瓶颈,更好地履行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促进文化传承创新和传播的历史责任。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