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教育策略
1.确立正确的教育取向
教育是人类灵魂的教育,而不是对理性知识的理解和沉积。教育应该让学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由于教育价值观的偏差,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传递,而不是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让教育进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帮助学生改善和改善生活,让学生正确理解人的价值观、人的生活,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才能欣赏生活,敬畏生活,树立乐观积极的人生观。
2.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一些量表测试每个学生。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具体分析,找到有心理问题或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重点心理咨询。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每年调查一次,完成调查报告,跟踪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心理素质,诊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潜在问题,为学生的心理咨询提供相关的决策和参考依据。这不仅增强了工作的前瞻性,而且促进了有目的的心理教育,实现了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防止了学生心理问题的加剧,逐渐消除了学生的麻烦,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3.加强教师的生命观
教师是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教师自身的生活观念通常是影响实践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生观具有示范作用。教师积极的人生观对学生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内在吸引力。在这种吸引力下,它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因此,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教师生命情怀的培养。然而,长期以来,教师被比作无私奉献的“红烛”、“人梯”,被认为只有付出的圣贤。许多教师的课程负担很重,他们自己的生活意识无法提高,忘记了教育的本质。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人生观,才能在教育活动中融入人生关怀,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为学生提供生命教育,“教育者必须先接受教育”,使教师具有展示生命活力的力量,增强教师的生命力。此外,要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4.建立良好的生命教育学校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学校应该有意识地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学校应加强对文化环境、信息环境、自然环境等软硬环境的治理,减轻大学生的压力。通过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调整学生单调的生活,不仅可以缓解疲劳,还可以放松情绪,消除无聊,增加生活的乐趣。学校还应积极支持和帮助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培养情感,培养心灵,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个性,提高个性。
5.将生命教育融入课程教育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生命伦理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在课程设计中,活动的主题应根据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设计。叶兰教授在《让课堂充满活力》中指出,将丰富多彩、多变的课堂教学过程简化为“特殊理解活动”,从整体生活活动中抽象、隔离,是一般课堂教学理念最根本的缺陷。要突破“特殊理解活动”的传统框架,我们需要从更高的层次出发―生活水平,以动态生成的理念,再次全面了解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理念。
此外,中国还应积极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学术交流活动,我们可以了解海外、香港、澳门和台湾在生命教育研究方面的经验,然后借鉴他人的经验,为生命教育的实施提供更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互相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