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阻碍学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原因
(1)学生对“创业”的深层含义理解不深入
在对大学生的采访中,提到对“创业”概念的理解,许多学生反馈信息是建立实体店或赚多少钱,认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是成立公司,在这样的心理指导下,许多学生认为赚钱是衡量创业成功的唯一标准,这直接导致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收入缩小。这种对创业教育的理解过于狭隘,忽视了“创业”的深层含义。创业教育并不意味着只为少数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并不意味着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创业,甚至辍学。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一种质量,这是对创业过程中不懈精神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2)农科院校自身特点对创业的不利因素
农业大学生创业必须有自己的特点,其不利条件:首先是学生,农业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收入一般不高,贫困学生比例高,这决定了创业初期创业资金紧张,创业压力大,导致创业信心不足。其次,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前景不乐观或不感兴趣,这使得创业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创业优势不明显。在调查中,包括个别教师在内的许多大学生认为创业教育是第二课,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创业教育也被定位为选修课。事实上,这与专业教育脱节,使得创业教育缺乏内在动力和先天优势。一般来说,我校学生创业是由当时面临的机会决定的,具有很大的随机性,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有几种常见的情况:第一,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机会就开始思考“做点什么”。最常见的现象是几个学生见面成立辅导中心,或者加入微信业务。第二,个别学生有条件提供一些经济或其他支持,为他们创业搭建一个平台,比如给他们创业基金或者提供创业场所。第三,根据大学期间的兴趣爱好或自学技能创业,比如电脑修图、音像编辑做得好的学生毕业后成立相关工作室。由此可见,真正依靠学习的专业并不多。
(3)学校创业教育本身的不足
KAB项目全球协调员克劳斯·哈弗滕顿指出:“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中国那样有那么多的创业机会,但这些机会被很多人忽视了。”他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系统创业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特点,我校创业教育基本上是某一部门、学校及相关教师的个人行为,具有临时性和分散性的特点,教师参与度低,没有形成长期系统创业教育的机制。同时,我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师培训也没有形成体系。教师完成课程后,创业教育课程结束,没有后续动力,这将极大地阻碍我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此外,我校创业教育与外界联系不多,也导致创业成果难以转化。
二、加强创业教育的基本思路
云南农业大学是云南省最大的农业科学院。农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很难结合自己的专业创业。仅仅依靠学生自己是不现实的。一些研究人员调查说,大学生对创业教育内容的需求首先是与社会有更多的接触,这表明大学生创业能力最缺乏和最需要的因素是积累社会经验和人际技能。因此,在创业教育中,除了加强教师和课程的专业性外,学生在学习创业基本规律等理论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后,还应加强与第二课堂的结合。因此,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相结合,以组织、资金、平台为服务保障体系,尽快构建“学生、学校、社会”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完成校内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基地,更有利于优秀创业成果的转化。其次,农业大学非农业专业毕业生就业劣势也更加突出,因此,在我校创业教育中应该让学生明确创业教育的长期内涵,事实上,许多学生有创业计划,但大多数停留在思想阶段,思想做得更少,或放弃挫折,不能自力更生,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控制,这种情况反映了他们缺乏创新实践的勇气和能力,这需要学校强调创业教育的深远意义,这也要求学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师教学更加系统。最后,学校可以建立管理部门和制度,为创业教育提供保障,建立创业基金,帮助一些真正完善的学生进入社会。创业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既是满足社会对创业创新人才的需求,也是高校发展的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