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教育对策
(1)深刻理解志愿者精神的含义
联合国志愿者组织提出,志愿者精神是人们自发的,能够促进社会进步、人类发展和改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本质。[3]如果你想深入理解志愿者精神的意义,你应该首先把它放在公民社会的基础上。志愿者服务是公民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准。它是在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上自发回馈社会所产生的一种奉献。在分析志愿者精神时,我们不仅要把它看作是乐于助人,还要看到志愿者精神的更深层次意义,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自身价值观的形成、社会责任和义务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志愿者活动是高等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改善传统应试教育的缺点,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也可以将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
志愿者精神是人类内在道德,是人类价值观的体现。一旦志愿者精神形成,它将对自己有很强的道德约束力,并鼓励人们继续投资于志愿者事业。道德是个人发展生存能力的体现,需要适应现实社会。在具体的大学志愿精神教育中,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在日本大学的志愿精神教育中,强调活动体验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感受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提高道德标准。志愿者精神与个人道德准则密切相关,也需要成长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参与和思考,才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志愿者精神,大学生身心有一定的基础,即将成熟,容易识别先进的文化和食物,但思想和情感不够稳定。进入大学初期,大学生非常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但对志愿者精神的认识不够深刻。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可能会受到志愿者服务中工作分配和服务对象的影响,产生不良心理。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正处于重要的经济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重视现实利益,雄心勃勃,社会多样化导致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在具体教育中,应注重实践教育,让志愿者学生影响其他学生,结合理论培训,让大学生自发关心他人,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志愿者活动不功利。
(三)加强志愿者组织建设
目前,我国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是促进志愿者服务的重要途径,是各级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的支持,限制了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自由发展和独立运作。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必须得到社会和公司的支持,使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能够长期发展,继续组织志愿者活动。大量实践表明,非营利性组织成功,制度建设和管理体系至关重要,在当前大型活动中,组织专业能力和丰富的经验非常重要,如果大学生想积累足够的经验,必须在制度建设中,大力培养管理者,同时制定志愿者活动时间表,定期组织志愿者服务。
(四)制定志愿服务激励制度
大学生志愿者精神的培养显然很难依靠大学的主动性来实现。应制定一套科学的志愿者服务激励制度。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可以采取荣誉激励,适当结合加分、研究保障、入党基础等实质性鼓励策略。政府机构可以为一些特定的志愿者项目提供财政补贴,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程度很高,但受家庭因素的影响,他们努力学习,做兼职补贴生活,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志愿者活动。如果他们有经济收入,我相信他们会致力于志愿者服务事业。西方国家志愿者服务普及程度高,政府愿意支持,企业想要塑造良好形象,志愿者组织是人们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媒介,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了完整的社会服务体系,中国大学志愿者教育,可以参考这种模式,在以往政府支持的基础上,与一些公司合作,双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