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本质上属于灌溉农业,灌溉工具的优劣对这类农业影响很大。高邮地区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车口敲不住,家里烧不住,路上挑不住,心里烧不住,打点粮食和水漂。可见灌溉农具对农业生产乃至农民生活的重要性。但长期以来,我国灌溉农具几乎没有改进。就江苏而言,传统的农村灌溉农具主要是龙骨水车,有三种动力:人力、畜力和风力。习惯分别叫自行车、牛车和风车。与西方机械化灌溉相比,这些灌溉农具要落后得多。鉴于此,江苏省许多绅士组织灌溉公司,大力引进和推广灌溉机械,促进灌溉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可以说,现代江苏农业机械的成功推广主要是灌溉机械,特别是在苏南地区,其应用范围最广,超过了其他任何农业机械。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灌溉公司的成立,因为正是他们的财力、设备和组织才能普及灌溉机械。早在清末,镇江就有士绅成立灌溉公司,投资购买西方新型灌溉机,为田主灌田收费。“偷照泰西取水灌田,不劳人力,永不干涸。现在我对它的装修方法有了深刻的了解。我已经禀明道府县,蒙道府宪准,出示了照办公室。我想在左边明确公司章程...议镇邑七乡,每乡有两台大机器,十几台小机器,共14台大机器,100多台小机器。机器进入地面,装深20多丈,不等。总是以得水为度,水由地脉贯注,所以取之不尽。灌田不劳人力,永不干旱之忧。可见,机械灌溉远优于人工灌溉,既省时省力,又能解决旱涝问题。1907年,《申报》还报道,镇江一位绅士购买吸水机进行排灌,并准备推广。“李伟志,一位伟大的绅士,对观察有抱负的产业感兴趣,特别是在某洲的一个地区。他可以下令,先购买吸水机到镇上进行试验种植,有效后再推广云。”。这种报道在清末报刊上屡见不鲜。民国时期,灌溉机械的使用范围较广,其中无锡是最典型的地区。无锡是一个以水稻生产为主的水网地区,一直非常重视农田灌溉。早在清末,无锡就使用抽水机进行农田灌溉。1911年革命后,无锡城市工厂日益增多,农村劳动力开始集中在城市,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增加,尤其是排灌能力强的新型抽水机,更受农村地区的欢迎。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无锡的一些灌溉公司开始使用机器水船。例如,l927年,杨宇如筹建了机器水船同业公会。经过不到十年的发展,仅无锡就有900多名成员,这说明内燃机驱动的抽水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农村。这些机灌商人将抽水机安装在船上,运行到各抽水场所进行水,以充分发挥抽水机的作用。为了得到当地绅士董事的支持,机灌商人大多与绅士董事合伙经营。他们采用“包打水”的方法,即将约定区域内的水田,从插秧到成熟。插秧前,机械灌溉商与包区农民签订合同,先收取20%至30%的水费,其余在水稻登场后结算。农民不敢拖欠水费,因为当地的绅士和董事是后台。这种灌溉技术的应用对无锡具有重要意义,正如黄宗智所说:“工业发展与农业商业化的结合使该县(无锡)比中国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农业现代化。机灌船活跃在天然和人工河网中,灌溉田地...一旦这项技术出现,它将立即被农村地区接收,因为一个人操作20马力的电机每天可以灌溉50亩稻田,而两个人每天只有1个桶.0至1.5亩,两个男人用传统的脚踏水车一天只有2到3亩。这种机船的灌溉方式主要是通过内燃机驱动船上的小型龙骨水车进行灌溉。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机械灌溉,只是土洋结合的过渡灌溉方式。尽管如此,它仍然比传统的灌溉工具更先进。无锡除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灌溉公司外,还有士绅创办了以电为动力的灌田公司。例如,无锡开元乡荣鄂生、富安乡镇董事王某、扬明乡镇董事陈某模仿武进电力灌田方法,组织电力灌田公司承包农田水,准备从开元、富安、扬明等乡镇试点,今后逐步推广。电力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使灌溉技术有了质的飞跃。显然,这与士绅的推动无关。总之,灌溉机械是江苏现代引进和推广的农业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很大比例,灌溉公司在推广这种农业机械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小农家庭很难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