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工农业论文

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

因为植树造林和发展林业有很多好处,江苏现代士绅投资林业,特别是组织了许多林业公司,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在植树造林实践中,借鉴和应用了一些先进的造林技术,引进了国外优良树种。绅士们经营的一些林业公司主要是新法种树。例如,清末,海州士绅宋志基创办了云台树艺术公司,招募农民开垦云台山地区的官方荒地。这样,“当地饥民就可以通过工作生活,避免流离失所”。公司种植各种树木1400多万株,效果显著。可见,植树造林不仅给绅士带来了经济效益,也解决了一些流民的生活问题,一举两得。1906年,丹徒士绅黄鼎、袁仁茂等集资5万元创办了一家利用树艺公司,购买千亩荒地,用新方法种树。次年,扬州士绅周震筹集资金10万元成立崇实树苗公司,在甘泉、仪征两县买地开荒,种树。镇江士绅王凤英集资成立茂达公司,在镇县城外购买荒地,用新法种植竹果树,兼营畜牧业。1908年,翟炳涛等人在句容县成立了句容浮麓公司,集股1万元,经营现代林业和畜牧业。句容县士绅决定与政府官员共同筹集资金,开设森林公司,用新法种植树木,促进产业发展。这些林业公司有的是士绅集资创办的,有的是士绅与政府合作创办的,以植树为主,但大多采用现代造林方法,促进了江苏现代林业的发展。一些公司除了采用新法造林外,还推广现代作物种植技术。比如江宁有很多荒地,历任督察都命令各属设局督垦,劝人们分别种地质,或种植农作物,或种植水果和所有木材,以开辟利源。因此,省垣绅富决定效仿云台树艺公司,在元武湖、钟山设立林业公司,用新法试办树艺,种植农作物和水果。一些林业公司或试验场专门利用现代技术种植果树。例如,中华民国初年,无锡士绅杨寿梅在太湖南独山头渚设立了实植果实验场,占地60多亩,专用桃、大正桃、美种梨、杏等果树8000多棵。由于种植技术先进,“浇水得当,容易长发”。1918年,如东绅商袁镜波在掘港创办复记公司,占地233.80公顷。在堤坝周围,在中心大路和河边两岸种植杨树和柳树。公司办事处门口外有2公顷果园,主要是桃梨。1925年,川沙士绅顾济伯租用三王庙六亩庙产,成立南洋公司,利用现代技术种植桃树。由于种植精良,产品销售广泛。这些林业公司在推广现代果树栽培技术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一些士绅也非常重视引进国外优良树种。江苏林木引种工作历史较早。早在1368年,朱元璋建都南京时,就下令在京师朝阳门外的紫金山南坡建设油桐、棕榈、漆树三园,造林50多万株。这实际上是一项大规模的树木引进工作。20世纪70年代,清政府驻日本副使张斯佳从日本带回刺槐种子,在南京成功试种。这是近代江苏从国外引进树种的开始。此后,江苏不少士绅开始引进国外树种。民国初年,张健从德国购买了136多公斤刺槐种子,分发给江苏等16个省份。江苏的种子约为4公斤.5-9.约1公斤,主要分配南京义农会在紫金山育苗造林。1916年,林学生陈荣在江浦老山林场引进刺槐和日本黑松。20世纪30年代初,如东士绅王庭松在掘港创办试验农场,随后在掘港北郊栽培苗木,占地10个,.33公顷,从掘港北洋桥向北3公里复记公司大道两侧开始种植德国槐树和梧桐树。引进优良树种是现代林业技术在植树造林中的应用,江苏士绅也十分重视。这对促进江苏林业技术的改进和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非常有利。因为江苏士绅和他们创办的林业公司或农场可以将先进的林业技术应用到植树造林实践中,所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例如,江苏高等学校毕业生杨兴房纠正同志成立了溧阳吉金树畜公司,“购买两个山脚下荒芜田山2万亩,招聘开垦近半年,现种植松树、茶、桑树、杉树等1000多万株幼苗。根据这个土人云,公司种植的时候,适合春雨缠绵,所有的木植都已经欣欣向荣,未来一定会成为南方森林聚集区的云。1906年,徐在子、徐翰干、李逢广等人在宜兴湖口乡均山永丰区分水岭一带,成立了阳羡垦牧公司。公司占地6万余亩,除种植水稻、竹、茶、芝麻、山芋及各种杂粮外,还饲养猪、牛、羊。巴拿马赛会举行时,该公司生产的茶叶也获得了金牌。据民国初年统计,就种植松树而言,活了十多年的人有50万株,活了八年多的人有70万株,其他杂树有20多万株,堪称造林巨观。再比如,句容士绅在清末创办的种植、浮麓、暨南、明志等林业公司,各有千亩土地,先后种植70万、80万棵树。到民初,四五十万棵树都成了林,效果非常显著。再比如,清末金坛士绅冯旭创办的坛丽树艺公司,到民国十多年,资本1.5万元,占地3000多亩,种植松树50多万株,业经成林。其它杂树也很茂密。该公司的植树造林成绩也非常出色。这要归功于士绅对现代林业的深刻理解,逐渐形成了现代林业科学思想,从而引导他们在植树造林中应用现代林业技术。这反映了现代科技的巨大功效。

垦殖机械的应用和灌溉机械的推广,都反映了江苏现代农业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江苏传统农业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而如此大规模的农业机械推广,是老式家庭经营模式的地主、富农、小农难以实现的。江苏许多地方绅士能够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创办了许多先进的农业公司,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值得称赞。更有价值的是,在推广新型农业技术的过程中,士绅们也非常重视农业科技成果的保护。例如,在植树造林的实践中,一些林业公司的法治观念不断增强,要求地方政府保护林业公司现有的成果。比如清末甘泉西北乡有很多旷土,长期没人问,扬州士绅陈某就成立了农林公司,广泛种树,恳求政府“出示保护”。再比如,在海州云台树艺公司的恳求下,该州地方官员立即出示了附近居民的指示,“一是不偷树,二是不放火烧山,三是不砍山割草,四是不放牛羊践踏”。规定自出示以来,一经采访或被树艺公司指名移送,将立即严格调查,以身作则,决不放贷。为了保证农业科技推广成果不被破坏,当地士绅确实做了不少工作。总之,这些农业公司的成立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创举。不久之后,一些破产,一些顽强地在市场竞争的严峻考验中生存下来。毕竟,农业公司是一件新事物,是现代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一股新力量,显示出强大的活力,对促进江苏传统农业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江苏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地方士绅应占有一席之地。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