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工农业论文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党和国家长期关注的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2004-2015年,中央“1号文件”连续第12次聚焦“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走现代农业之路。要走现代农业之路,必须加强农业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

11中国“三农”现状

中华文明诞生以来,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三农”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央“一号文件”多年来一直关注“三农”问题,大力提高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10%,不仅高于国民生产总值,而且高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据统计,我国农民人均净收入在5年内增加5000多元,达到11422元,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农民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进步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农产品供需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大多数农民采用分散的商业模式,限制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劳动手段的大规模推广应用,限制了规模、专业生产,导致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农产品区域、结构过剩、价格持续下降,在此过程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需要解决各种问题,需要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建设和创新。

2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我国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在政府的主导地位上。根据行政区域等设立农业推广机构。最基层的是乡镇。作为乡镇政府的部门之一,它直接面向农民。这一制度长期以来在我国增加土地产量和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其独特的计划经济体制特点,追求层层管理、分块、小而全,无法在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三个方面形成合力。而且,农业推广人员不了解最新技术,农业科技研发人员不了解推广,农民接受农业高新技术的能力差,推广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系不适用于现代需求

目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系仍处于计划经济阶段。参照县一级政府部门的设置,在乡镇一级设立林业站、畜牧站、农业技术站等部门。作为县一级林业、农业、畜牧业部门在乡镇政府一级的延续,实行双重管理,由县一级林业、农业、畜牧业部门进行业务指导,人员和财政由当地乡镇政府管理。这种管理制度倾向于乡镇管理,保证了政令的上传下达和政策执行的灵活性。但由于人权和事权的分离,县一级林业、农业、畜牧业部门无法保证乡镇一级农业推广人员队伍的稳定。而且,由于人、财、权都在乡镇,由于乡镇一级人员编制紧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时被调动,乡镇一级农业推广机构容易出现“不在岗”现象,造成人才流失。

2.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化有待加强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直接面向农民,现代农业分类越来越详细,新品种、新技术需要越来越高质量的土壤、园艺、绿化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但由于人员编制和人员管理原因,出入口不畅。一方面,相关专业毕业生很少补充;另一方面,大量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流失,留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也存在知识缺陷和知识老化严重的问题。此外,新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也有进一步的技术实践,以掌握当地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目前,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不能满足“三农”的需要

目前,行政命令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具体体现在: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由上级政府自上而下决定,推广活动由政府组织,主要是政策,强制农民使用这些项目或技术,同时,由于自上而下的评价方法,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人员往往不够关注项目或技术推广效果,甚至有些资金作为其他用途、技术、设备闲置,不真正使用农业、农村、农民最需要的领域。同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资金,办公设备由同级政府保障,由于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线,考虑到行政运营成本、资金和办公设备往往不足,有些地方甚至没有固定的办公空间,办公设备仍使用传统纸媒体,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农业技术推广困难。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