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物流不再成为食品安全事件的借口
从以上对食品物流安全风险来源的分析可以发现,虽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不是物流本身,而是与物流密切相关,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企业经常将食品问题推向物流的原因。为了做好食品物流安全工作,使其不再成为食品安全事件的借口,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1.加强对食品供应链的管理和监控。
不同节点企业之间的流通和存储构成了跨企业食品供应链体系,每个企业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解决食品物流安全问题需要跨部门、跨组织的多方合作。不仅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和质量监督,还要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协调,建立食品链全过程管理、监督、跟踪体系,层层检查、层层监督,实现分工合作,责任明确。
首先,要加强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在食品供应链中的跨企业整合。食品物流的安全离不开准确的业务流、高效的信息流和强大的资金流的支持与合作。二是加强企业间合作机制的建立。食品要想在保质期内快速流通,离不开企业间无缝衔接的实现。因此,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将直接关系到物流的安全性和效率。三是建立健全供应链信用机制和激励机制。对节点企业和物流企业的优缺点,由其他直接相关的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管理,并配合激励机制,确保各环节食品的安全。四是落实责任追溯制度,提高食品供应链全过程跟踪监控能力。近年来,由于缺乏必要的全程跟踪监控能力,许多食品安全事件导致企业推诿扯皮。工商质量监督部门难以明确责任归属,只能打50大板,大事化小事化。
2.重视食品行业安全物流设施、设备和技术的应用。
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使用先进、安全的物流设施、设备和技术。论文格式的发展,特别是冷链物流,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应用远未普及,食品范围相当有限,设施设备供应不足,难以满足冷链物流系统连续紧密连接的需要。因此,提高食品安全,发展冷链物流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一是加大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投入,确保硬件供应。二是增加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的应用范围。长期以来,冷链物流更多地用于高价值的新鲜农产品和冷冻食品,但在其他食品行业应用较少,对物流与食品安全的关系缺乏了解。三是加强冷链物流的管理和监督能力。实施冷链物流的效率在于组织管理能力。建立平稳、紧密的冷链物流体系,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转运计划,实施高效、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建立全过程持续跟踪监督机制。四是注意物流设施、设备和技术本身的安全,防止自身危害食品安全。一方面,包装材料生产和研发企业需要加强食品级包装、储存材料和技术的研发,确保安全、健康、绿色;另一方面,质量监督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包装材料和技术的监督和处罚,防止工业产品包装材料从源头流入食品行业,以次充好,危害食品安全。
3.建立社会化食品物流体系。
社会公共物流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国家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实现快速响应,打破区域封锁,突破行业限制,实现经济一体化目标。社会物流体系的发展对提高食品物流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建立快速高效的运输配送体系。科学配送方案的制定、配送路线的合理规划、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的合理选择,可以减少食品行业对防腐剂和保鲜剂的依赖,满足食品上市时间的要求,降低食品逾期的风险。二是加大对冷藏设施的投入。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食品特点建立社会冷链设施和设备,以租赁或投资满足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建设自己的制冷设施,在土地利用和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待遇,帮助其组织供应,实现社会转型。此外,还需要整合各种地方形式的冷链资源,提高利用率,实现规模效益。三是食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转变经营理念,重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利用其专业化、规模化优势弥补自身物流能力的不足。四是加强食品行业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以信息流带动物流、商流、资金流的高效运行,实现快速安全的食品供应。第五,加强交通、仓储、货运代理等物流企业的合作,打破企业之间的限制,为实现食品物流的无缝衔接提供条件。
4.完善食品物流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
食品物流的安全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安全。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和预警机制有利于企业提高风险的预见性和应对能力[5]企业科学识别食品物流安全风险来源,注重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减少危害和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加强对食品物流安全风险来源的识别。食品物流安全的风险来源很多,但风险发生的概率有大有小,危害程度也不同。因此,通过规避、减少和消除危害,识别食品中存在的物流安全隐患,找出食品不安全的影响因素,是解决食品物流安全风险的主要手段。其次,评估食品物流安全风险,判断各种风险危害的程度(警惕性)。主要包括各物流环节对食品可能危害的程度评估、危害物质的剂量、数量描述和可能的后果描述。最后,建立食品物流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目前,企业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但大多数企业在风险管理决策、实施和审计监督方面做得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