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简介
1. 全人教育理念的发展
1.1 全人教育理念的起源
“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诞生于古希腊,是全人教育理念的原型。自古以来,中国就倡导“全人教育”,重视人身心的协调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即“天人合一”。西周时期中国设立的“六艺”体现了德、智、体、美的教育目标,倡导思想德的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求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注重内心情感的培养,充分体现和谐全面的人才培养观。孔子的“仁”教育;孟子的“明人伦”是社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荀子的“大儒”教育;道家老子提出,“法自然”强调“人、地、天、道、道”的自然与人的统一,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回归自然。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培养完整人格、道德与知识的多重涵养,重视道德伦理培养的教育目标。
1.2 全人教育理念的兴起和发展
早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欧洲和美国国家就逐渐提倡全人教育的概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一概念在西方国家日益完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更注重人的个性,希望通过教育实现精神释放和人性的和谐全面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学科体系相对完善,旨在培养智慧、信念、身体和产品行为的和谐发展。除了拉丁语和希腊语,学习内容还包括几何、天文地理、法律等内容,还要学习工农业和园艺知识,以达到培养实践人才的目的。欧洲工业革命时代提倡“完整教育”,认为教育应符合人性,提倡和谐自然的教育理念。全人教育包含了许多独特的教育理念,因此学术界不能对其进行定性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行业开始高度重视全民教育思想,一些有成就的学术期刊也高度重视。美国龙·米勒(Ron Miller)他是第一个提出“全人教育”的人。他创立了“全人教育出版社”,发表了《全人教育评论》(即“对抗:寻求生命意义和社会公正教育”,加拿大约翰·米勒(John Miller)安大略教育研究院领导的安大略教育研究院(OISE)在全人教育课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代表了包括全人教育课程在内的作品。1921年,日本小袁国芳提出了“全人教育”的观点,并在日本东京郊区成立了玉川学院,探索和实践“全人教育”的理想。瑞士民主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提出,“教育必须激发人的才能”,强调恢复人性,培养思想正确、身体强壮、聪明的人,以及具有自然本性的“完整人”。
2. 全人教育理念的内涵
美国学者隆·米勒认为,“全人”包括精神、情感、身体、审美和智力六个方面的基本素质。每个部分所代表的内涵见表1。学者认为,教育不仅具有传递知识和技能的功能,还应注重人格的提高和内在情感的培养,如培养人们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知识和技能与人性的和谐统一。
日本教育家小元国芳曾指出,理想的教育应该以培养“全人”为最终目标,教授的知识应该包括人类的所有文化。所谓的“全人”培养实际上是培养真正的(知识)、善(道德)、美(艺术)、圣(宗教)、健(身体)、富人(生活)全面发展。①
在对“全人教育”的理解上,国内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根据刘宝存的理论,“全人教育”是指培养精神、情感、心理、身心力量相结合的人,即“完整的人”。②
虽然许多专家对全人教育有不同的概念,但他们对全人教育的目的却惊人地一致。在他们看来,全人教育的唯一目的是让受教育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全人教育”将教育目标定位为:在完善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个人生活潜能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全人教育”关注的“完整人”培养涉及品行、智力、身体、社区、技能、情感、美育等七个领域。具体来说,是指一个人应该具备开放、独立、负责任、有视觉的个人素质和美德;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理性和推理能力;具有认识、管理和锻炼身体的能力;具有沟通信息、表达自己、被他人理解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领导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欣赏能力、创造能力和感知能力。
3. 全人教育理念的特点
3.1 整体性
全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在充分发展智商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传授他们的生存知识和生活真理。因此,课堂教学所传授的知识要全面,注重各学科知识的整合,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互动拓宽知识结构,充分体现知识内容的完整性。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备课时,每一个相关的关键知识都要穿插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单纯教一个知识点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多样性
人类社会和现实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把学生视为一个多元化的身体,从多个角度探索学生的潜力,从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全人教育应尊重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了解学生的个性和个性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力,尊重文化的平等和多样性。
3.3 差异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隐藏的天才孩子,但它经常反映在不同的形式中,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种子。”全人教育在关注全体学生教育的同时,应深入挖掘学生的亮点,关注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或个性。在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求知欲,注重兴趣培养,把学生视为多元化,全面多角度挖掘学生的才能,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教育计划,促进其全面发展。当代教育体系是个性与教学的统一。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们的教育决策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来确定。素养教育的本质和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