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公民日常行为准则的实施方案。
(1)民法精神与中国传统道德相结合,共同完成公民行为准则的构建。
中国传统道德和现代民法精神是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系。但方向一致,内容多重叠。中国传统道德体系庞大而深刻,与悠久的历史和民族特色密切相关。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强调民族、整体、国家整体主义精神;二是尊重仁爱原则,强调自我推动和人际和谐;三是重视人际关系,倡导人际价值,孝道第一;四是追求精神境界,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人格;五是强调培养和实践,注重知识和实践的统一,具体内容非常丰富和深刻。
民法起源于西亚,萌芽于古希腊,发展于古罗马,逐步完善于现代国家。发展历程漫长,受历史、经济和文化思想的影响很大。
事实上,将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观念与民法精神相结合,是中西方人性真善美精神体系相结合的过程。注重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在内容上,我们可以在追求个人自由和利益的同时,考虑到社会的整体秩序。在精神体系中,追求高尚的传统道德观念可以促进民法精神的发展。简言之,民法精神与传统道德的融合可以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相互丰富和吸收。共同努力构建中国公民的日常行为准则。
新建立统一的公民行为准则,应当充分借鉴现有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充分引入民法精神和理念,更加明确、具体、有针对性地表达行为准则,以便自律、社会监督和管理。(2)公民行为准则的建设是系统的。
国家和各级政府统一制定了从抽象到具体的多层次统一公民日常行为准则制度,以增强其权威性和严肃性。社区从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市试点,逐步覆盖全国。同时,它可以吸收不同领域、不同职业和群体的行为准则作为补充。这些行为准则可以通过记录和行业自我管理来监督和管理,并不断丰富和改进。
此外,在此基础上,公民行为准则的划分制度也可以根据是否有一定的惩罚性来确定。有些行为准则必须遵守和执行,有些则具有说服力。
(3)具体细化对社会公共秩序和利益影响较大的公民日常行为,建立约束和惩罚机制,如随机排尿、吐痰等不当日常民事行为的行为准行政法律,由社区等行政机关或其委托单位负责监督和处罚。处罚方式可以结合金钱处罚和非金钱处罚,有劳动能力,提供免费劳动弥补,根据其态度,合格社区可以要求其在考试期间进行培训,如观看视频、学习基本相关法律、提高思想培养,也可以作为单位的道德考核依据。以金钱处罚的,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完善违反公民普通行为准则的人员的教育和纠正。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城市人口流动性大,质量水平不同,难以实施。但是,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调动社会群众的积极性,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发展志愿者,注重各种宣传工具和渠道的宣传普及教育,逐步实施是可行的。五、构建东南沿海地区公民具体行为准则的理念。
沿海地区不仅历史文化丰富,传统道德文化积累丰富,而且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位。经济发展强劲,外向型经济相对发达。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区的大量人口不仅在当地创业,而且遍布国内外,视野开阔,资本运营模式灵活多样。为调整市场经济的民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些地区和人民群体的公民行为准则体系的建立将对全国产生驱动作用。
经济发展离不开民法的约束和民法意识的自我理解和扩张。在复杂的经济关系中,各种经济纠纷和人际关系也迫切需要一定的规范来引导。解决民事经济纠纷的法律途径,会伤害人民,伤害金钱,伤害和谐。在发生法律纠纷之前,在一定的框架下妥善管理自己的行为可以更好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因此,这些沿海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为公民构建普通行为准则。
2002年1月19日,浙江省委正式发布《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这是浙江省委贯彻落实中央发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重大举措。内容分为三部分:社会道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随后,2002年4月22日,中共广东省委向省文明委员会、省委宣传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意见》。2006年9月20日,广东省在汕头市举办了2006年广东省第四个公民道德宣传日系列活动,开展社区居民道德论坛。
这些道德规范和活动反映了社会对规范文明社会的内在价值追求。然而,道德规范是抽象的,除非在具体的日常行为中实施,否则通常很难进行具体的观察和评价。这正是建立公民普通日常行为准则的必要条件。结合现代民法精神和传统道德,在具体日常生活中进行思想指导和明确规范,具体到公共场所行为的各个细节,最终将思想与行动相结合。
具体来说,从个人仪器、行人交通秩序、餐饮、电梯、街道卫生、公交地铁、火车站、机场、购物场所等日常公共场所的一些细节开始,不断扩大,直到环境保护、国内外旅游,主要从语言、具体行为,慢慢扩展到一些专业领域,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培养良好的国家行为习惯。在监督、管理、宣传、鼓励甚至奖惩工作中,不断吸收经验,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
在实施行为准则之前,我们应该首先向公众提供充分的宣传和解释。当公民普遍接受和习惯行为准则时,这一少数惩罚制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取消。该计划旨在期待以积极习惯为导向的思维方向引导公民的行为习惯。
简而言之,经济发展对规范人们的行为有更多的需求,建立公民的普通行为准则,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这方面,取长补短,充分吸收民法精神的精髓,用一半的努力得到两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