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法律论文

我国公民的非法行为准则

一、民法精神。

(1)什么是民法精神?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18世纪指出,法国精神是人类生活中一些重要关系的总和。罗斯科·庞德在《普通法的精神》中提出,一个时代的法律精神是这个时代所有社会制度的价值基础。

上述两种观点都指出了法律精神对法律制度和社会关系的主导意义。

作者借鉴了华东政法大学李锡和教授的观点,认为民法的精神是民法的价值观和信仰,是民事领域所有活动的指导精神和普遍价值的最高抽象,是公民社会和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作为民法的基础。它诞生于各种民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民事立法、司法、守法,具有普遍的应用效果和平衡效果。但民法的精神作用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公民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法律表现形式是民法,表面上是制度,本质上是思想文化和精神。它指导民法制度的建立,但高于民法制度。

(2)民法精神的内容。

世界上第一部民法典是法国大革命背景下诞生的《法国民法典》。它的主要精神本质反映了主体意识、人格平等、公私权(法)分离、合同自由和个人责任,以及独立创造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这些精神内容随后得到了德国民法典的认可,但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法国民法典的理想化,现代民法典的原则和精神不断得到纠正,因为它们在现代社会面临挑战。这一修正的根本表现在民法典应该考虑到个人和社会。

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社会长期以来,重刑轻民,现代民法起步较晚。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为建立民法精神和民事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在西方民法的参考和移植过程中,移植创新的本土化不断实现。现有的民事法律制度也大多确认了民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如民事主体制度、民事权利制度、合同自由制度、民事责任制度等。

结合当今各国对民法的研究和实践,民法精神的总体本质是人类的平等自由,也是民法的终极价值目标,具有民法神圣、合同自由、私法自治和人格平等的内容。

二、现阶段我国公民的日常行为准则。

目前,除了宪法和各部门法下的规范外,中国公民的行为准则还有许多基于道德和行业的规则,这些规则没有法律强制性。从公民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意义的角度来看。分为法律行为准则和非法律行为准则。

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是指能否按照法律规定产生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违约行为等相关法律后果。无法律意义的行为,如衣着不整洁、公共场所争论、吸烟、盯着他人等。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准则是相关法律制度,由相关刑法、行政法和民法法律调整,事实上,犯罪和一般违法行为也违反了民法及其基本精神,但比普通违法行为更严重,需要更严重的处罚,不能免除民法的约束和制裁。

没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与公共利益有关。虽然不需要法律强制,但要规范,以维护他人的平等自由和受尊重的权利,直到社会公共秩序社会公共秩序的稳定、有序和良好我国在这方面的规则很少。反映人文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非法行为准则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指导。本文主要讨论了这一规则的构建。

目前,我国对公民的非法行为准则涉及的领域、行业和人口并不多。具体如《武汉市民十不行为准则》、《公民环境保护行为准则》、《大学生手册》、服务型企业的《员工手册》或单行规定,如部分公共场所标有:不允许吸烟提示,也属于单行为准则等。但由于这些公民行为准则一般由一些有影响力的机构制定,过于强调道德规范,导致内容相对空洞,缺乏权威或宣传不足,或没有提示和监督,仍缺乏一定的惩罚措施,导致实际效用不理想,往往被忽视。2001年,中国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但该纲要不是行为准则和规范,而是道德规范,只是提纲的框架,因此内容更加普遍和抽象。

三是民法精神在构建中国公民行为准则中的作用。

(1)弥补民法发展的先天不足。

我国民法研究起步较晚,民法文化积累时间较短,民法精神普及薄弱。同时,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民法精神和概念的渗透和普及的期望日益增强,这是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经济的内在价值追求。在这样有利的背景下,民事法律制度不断进步。然而,日常无法律意义的民事行为也迫切需要更权威的行为准则来有效地实施,使公民能够形成良好的民法意识和行为习惯,符合世界。

(2)民法精神的渗透可以促进全面市场经济的发展。

通过对公民行为准则的指导和影响,民法精神可以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系统的思想基础。它主张意志自由,鼓励当事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最终形成合理的预期,这与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规律不谋而合。

(3)民法精神可以引导公民的日常行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重要目标,民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补充。共同塑造公民最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4)加强社会文化建设。

法律文化属于意识形态,是法律制度事实、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总和。民法文化以其为人类发展提供最理性的精神指导,为权利事实提供最有效的行为模式,成为人类社会整个法律文化结构的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民法文化已成为社会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不断丰富和完善法律文化的传承。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