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财经论文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如何与国际接轨?

中国经济学数学化的途径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拒绝使用经济数学方法。在“”横行期间,经济数学方法被贴上修正主义、资产阶级标签,划为禁区。随着“”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为了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企业管理、战略规划等实际经济工作引进了大量的模型技术,出现了“模型热”。以经济模型为主要标志的数量经济学应运而生。数量经济学直接受到西方实证分析方法的影响,改变了以往经济学只注重定性研究而忽视定量研究的局面。例如,诺贝尔奖得主列昂提夫创立的投入产出法在中国得到了推广和应用。自1987年起,国家统计局每五年正式编制一次国家投入产出表。本研究成果为中国经济的应用研究,特别是产业结构分析、技术进步分析、经济预测和经济效率变化分析的准确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一个例子是,建立中国宏观经济模型的努力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参与联合国世界连接模型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于1986年成功开发了中国宏观经济模型的第一个版本,并应用于持的联合国世界连接模型。新版本于1988年成功开发。自1990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模式的正式使用,每年在春季(4月)秋季(10月)进行两次分析和预测。每年11月定期、不定期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经济分析预测报告,出版中国经济蓝皮书。已连续十多年进行。此外,经济周期波动等理论和政策研究对政府调控宏观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适度快速增长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数量经济学作为一项新的研究“范式”就是传统的研究“范式”并存的。①然而,数量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长期分离,并没有进入经济学的主流。除了传统观念的障碍外,数量经济学还盲目强调方法导向,忽视了方法导向“问题意识”有关。我们知道,任何科学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所谓“问题意识”它是对所需答案的意向引导,是对潜在可能提供答案的研究方向的直觉。“问题意识”经济学家对现实的观察、体验和感受。

经济学家经常在许多实际问题的刺激下考虑经济理论问题。从斯密到纳什,这些杰出人物的深刻思想对经济理论的发展起着划时代的作用。这一切都离不开他们敏锐的东西“问题意识”,也得益于数学思维方式的发展。在这里讨论经济学的数学化,关键是要弄清楚:数学的思维方式是如何与经济学相结合的“问题意识”结合起来,推动经济理论向纵深发展。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时代,新问题层出不穷。当然,经济学的全局和根本问题越多,或者问题越复杂、越重要,抽象概括的理论价值越高,难度越大,可能带来重大理论突破。在这方面,中国学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讨论。例如,长期困扰经济学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雇佣关系发生在资本和劳动之间。为什么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劳动雇佣资本?这一理论问题的现实背景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解决经营者的选择机制。毫无疑问,这对企业的兴衰至关重要。中国学者张伟迎在《企业企业家》中─契约理论(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从提出自己的假设到使用数学理论,符合上述科学定义。虽然这一理论非常抽象,但大多数观点都是基于对可观察到的资本主义经济历史演变的直觉知识。这是数学思维方式和经济学“问题意识”结合可以看作是中国经济学数学化的典范。在未来,我们似乎应该强调,数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加强“问题意识”将方法导向转变为问题导向,将定量经济学融入经济学主流,是实现中国经济学数学化的途径;另一种方法是努力改造传统经济学。一般来说,国内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往往侧重于观点的整理,而忽视了逻辑分析和推导。经济学家一般善于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做经验实证。他们也误以为经验实证是数量经济学的问题,不适当地将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分开。这些学者往往只谈论个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想法和主观愿望,这与现有的研究成果无关。这种自言自语的文章很难形成,很难形成知识积累的建筑。为此,要努力倡导经济学数学化,改变我国经济理论工作者的研究和思维方式。今天,根据数量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并不奇怪,使用的数学工具不限于19世纪“边际革命”微积分、更抽象的集合论、群论、拓扑学在经济学领域都有用。随便打开一本西方经济学杂志,上面有很多公式、图表和曲线,让人觉得如果不懂数学知识,就没有阅读一般现代经济文献的能力,就无法理解国际学术动态。那么,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如何与国际接轨呢?首要任务是改善中国经济学走向世界,依赖国际交流“学术生态环境”。

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需要一支专业的经济学家队伍,高度专业化的特点之一就是高度数学化。过去,由于经济学内部分工不严格,专业性不强,替代率高,学科壁垒很低。经济学数学化使“知识存量”不断增长,经济学“进入门槛”和“退出成本”也随之改善。一位美国学者试图用这个指标来表明这个过程,他说:“30年前,经济学研究生很少读或不读数学。如果今天的研究生不精通高等代数和微积分,他们就不会被录取;萨缪尔逊写于1947年的《经济分析基础》一书,同时代人很难理解。现在人们可以期望一个研究生更容易处理它的数学推理。”从市场经济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来看,近二三十年来,以抽象的数学模型阐述其理论,以深奥复杂的数学语言与同行交流思想,争论已成为一种趋势。这是利用抽象力对经济现象越来越深入理解的过程,是抽象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规范的体现。世界上许多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之前往往先获得数学博士学位。这使得非经济学专业或对经济学非常感兴趣但数学知识准备不足的人被排除在讨论之外,就像大多数人不会因为不懂物理或工程专业书籍和期刊而感到奇怪一样。有一种误解,认为“数学化”这意味着把经济学变成一门数学。毕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数学。它是一门经验科学,其理论必须有经验基础。因此,可以肯定地说,经济学(包括数量经济学)不能最终成为数学,就像理论物理学不是数学一样。目前,传统的范式仍然统治着经济学界,数学化已经从少数人提倡到大多数人普遍接受。我们需要改变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我们需要提出足够值得称赞的实证研究成果。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可以说,经济学数学化的过程是经济学新旧范式的转化过程,是中国经济学科学化、现代化的过程。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