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水平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对肉类、鸡蛋、牛奶等动物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动物医学专业面临着新的挑战1。动物医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在掌握必要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能力2。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物疾病防治的新理念和新技术不断更新,导致动物医学专业动物医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和矛盾亟待解决3-4。在动物医学人才培养中,深入分析动物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促进专业发展的关键内容5。针对动物医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利用科研平台推进实践教学的理念,旨在为动物医学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1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方法难以满足新时期实践教学要求
大多数大学的动物医学实践教学方法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演示操作”模式。教师教授实验分解步骤,学生可以一步一步地完成实验操作6。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缺乏对整个实验的思考和理解,难以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学生没有经历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整个实验的理解是片面和局部的。
1.2课程设置不合理
动物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实践课程比例不足。以动物传染病为例,涉及的传染病和相应的检测方法有几十种,很难向学生展示每一种方法,甚至一些经典的检测技能也无法完全传授。
1.3实验教学内容陈旧
受知识体系、教学资金和平台条件的限制,动物医学实践教学存在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然而,动物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并不是由人类的意志转移的。近年来,随着动物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动物疾病日益复杂,非典型病例不断增多,仅仅依靠传统的剖腹产检查和咨询检查难以满足7-8的需求。此外,我国新病数量不断增加,从2006年的“高热病”、链球菌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到2018年的非洲猪瘟,都对兽医诊断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中国,疫情在中国迅速蔓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推荐的诊断方法荧光定量PCR技术不涉及本科实践教学,学生知识体系陈旧,难以应对新的挑战。
1.4实验教学资源不足,实习基地需要建设
在动物医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涉及实验动物、设备、试剂的采购,但由于实验室面积有限,大多数高校取消了部分实验项目;实践教学资金大幅减少,牛换羊,兔子和鸡,最终成为虚拟仿真实验中的图片;在教学中,学生分组较少,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大多数学生只能观看,有些实验只能由老师演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实践课程失去了兴趣。除了校内实验课程外,校外实习也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校外实习基地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和生产中。但在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发现的问题难以及时解决,部分校外导师水平有待提高,校外实习已成为“马观花”。
1.5教学对象就业方向多元化
动物医学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涉及预防兽医、基础兽医、临床兽医、动物检疫、公共卫生等方向。培养人才的就业方向也很复杂,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很难因材施教,学生也很难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向接受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培养9。近40%的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有考研意向,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比例高达60%。本科期间的科研培训有利于学生顺利实现研究生阶段的过渡,但本科期间只有少数学生有机会接受专业的科研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