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医学检验仪器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是指教育者为了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或专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姜大元教授在《职业教育研究新论》中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专业类型不同,职业教育具有职业导向性;教学也不同。职业教育是行动导向,追求工作过程的系统化[1]。为进一步落实职业教育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本研究以医学检验仪器课程为对象,不断探索和研究适合医疗器械维护和营销的教学模式,积极将工作过程导向模式应用于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和培训设备研发过程中。

医学检验仪器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医学检测仪器是医疗器械维护与营销的专业课程。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常见医学检测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熟悉常见故障现象,具备故障维护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专业技能基础。通过对传统课程内容、教材和教学实施的认真分析,发现存在一些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程标准与工作岗位要求脱节

通过对传统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标准和工作岗位的调查分析,发现传统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和评价体系不符合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中仪器设备选择市场份额低;教学方法主要是理论教学和实践观察,模式单一;理论评价仅从知识学习方面反映学生的培养,缺乏行业认可。

2.教材与课程教学内容脱节

传统教材以理论知识体系为框架,根据检测仪器的类型,阐述了光电比色计、生化分析仪、尿液检测分析仪、血气分析仪等设备的原理。传统教材中的仪器结构图大多是原理图,与实际仪器结构和工作流程脱节。教材中描述的过时仪器与实际工作中的高性能仪器相差甚远,很少介绍仪器的维护和操作。随着医疗仪器向高科技和人性化方向的不断创新,仪器的种类和功能也有了飞跃。因此,医学检验仪器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和教材建设需要不断更新。

3.培训设备与能力培训目标脱节

医疗仪器设备种类繁多,性能结构不断更新发展;同时,由于仪器实际电路板体积小,结构紧凑,元器件布局密集,学生很难将原理图的理论学习与电路板的实际学习联系起来[2]。在传统的医学检验仪器课程培训教学中,培训设备单一,技术落后。通过教材讲解或简单的仪器实验,学生往往难以掌握操作技能和仪器原理结构。课程标准是指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和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文件。教材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培训设备是实施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本研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真实专业能力,使课程标准符合专业岗位要求,教材内容体系指向专业任务,培训设备符合专业能力培养规律的特点,从而达到适应医疗器械维修和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