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站共有75例血型相同的健康献血者,41例男性,34例女性,23~52岁,平均年龄为(32).08±5.34岁时,所有受试者都知道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1.方法2:以75例受试者肘静脉血为样本,分别给予1例血样。∶10000与1∶抗凝稀释5000比例,均匀混合相同抗凝比例的血样,然后分为75等份进行检测;将正常比例抗凝的75份血样均匀混合,分为75等份,然后将75份分为3组,第一组为室温22℃内存放30min检测结束后,第二组室温22℃内存放3h检测结束后,第三组室温22℃内存放6h然后进行测试。然后收集所有测试报告,分析血样在采集、抗凝、储存和测试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
1.3.统计处理:为保证组间差异的可信度,使用SPSS19.0软件检查两组数据,其中计数数据为χ2.表示并进行卡方检验,计量数据为(x-±s)表示并进行T检查,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不同抗凝比对血液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将抗凝比分别设置为1∶10000与1∶5000年,发现检测指标RBC,WBC,HGB,PLT有明显的差异(P<0.05)。
2.2不同放置时间对血液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将放置时间设置为30min,3h及6h,发现检测指标RBC,WBC,HGB,PLT有明显的差异(P<0.05),3h与6h分别与30min相比。
3讨论
血细胞检测作为一种常常用且非常重要的血液学检测项目,对医生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同检测指标的变化显示患者的不同身体状况。但在临床检查中,检测结果往往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产生一定的偏差,影响医生对疾病的判断,导致漏诊和误诊。因此,血液细胞检测的研究一直是临床检测学科的重点[4]。通过对75例献血者血液细胞检测结果的分析比较,发现抗凝比分别设置为1∶10000与1∶5000年,发现检测指标RBC,WBC,HGB,PLT有明显的差异(P<0.05);将放置时间设定为300min,3h及6h,发现检测指标RBC,WBC,HGB,PLT有明显的差异(P<0.05),3h与6h分别与30min相比。不难看出,不同的抗凝比例和放置时间会对血细胞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不同结果进行的临床诊断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影响血细胞检测准确性的因素不仅包括选择合适的抗凝比,避免检测值波动过大,还包括血样的储存时间。样品收集后应尽快送检。如有紧急情况或特殊情况,样品应冷藏,便于后续检测。同时,还应包括血液采集操作中的消毒,以实现无菌操作。如果血样被污染,测试结果自然会大大降低[5]。除了控制上述可控因素外,还需要注意操作人员的要求,首先需要选择优秀的技术能力和经验丰富的检查人员,确保充分了解设备的使用,避免操作过程中的错误,还需要加强检查部门人员的技能培训,确保操作的准确性。血细胞检测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临床诊断结果,质量控制是必要的,针对本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作者简要总结,影响因素分为人为因素和外部因素,虽然不能完全消除检测误差,但通过检测人员培训、检测设备维护、采集过程无菌控制、抗凝比和放置时间,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误差[6]。值得注意的是,测试人员不是医生,测试数据不特异,许多疾病在临床测试中问题相似,测试人员可以根据经验给出相应的判断,但具体诊断结果仍需要临床医生总结,测试人员的意见仅供参考。综上所述,血细胞检测结果确实容易受到抗凝比、放置时间、无菌控制等因素的影响,对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但通过人工干预,控制主要影响因素,仍能实现血细胞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为临床诊断提供更科学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