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简介

为了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医学检验技术的实用人才,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抓住省级示范学校的建设机遇,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专业内涵的建设。通过教师培训、校企合作、课程优化和数字校园建设,稳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拥有完善的硬件设施。教学开设的检验项目和设施自动化程度得到了省市教学质量评价小组和医院专家的高度肯定。各种常规检验设备完全可以满足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对外培训等服务的需要。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内涵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教师队伍建设。

1.1通过内培外引,岗位调整培养教师

根据省示范学校建设标准,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引进和岗位调整,培养一个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完成临床检验任务的人“双师型”教师。要求专业学科领导有教学和临床工作经验;骨干教师具有专业背景和专业培训项目培训经验,青年教师具有专业培训经验,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1.利用评价机制培养教师

建立教师队伍评价机制[1],通过工作能力评价鼓励教师成长。在教师工作评价中,努力引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工作效果等指标,形成“态度、能力、实效”三位一体的评价机制。将教师考核与津贴、职称晋升联系起来。利用制度培养积极的团队精神,利用评价机制培养教师。

1.3通过教学竞赛培训教师

通过增加实验培训教学时间比例、师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校园实验培训范校园实验培训考核,不仅使实验室硬件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而且锻炼了医学实验室技术教师的实践能力。

1.利用寒暑假培养教师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江苏省南京卫生学校“医院课堂”甘肃省天水卫生学校教师寒暑假临床实践,使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由外部外部实践“双资格证”内化为区域教学、各种培训、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专家。

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检验人才,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在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省级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的过程中,学校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学生对专业教师的评价进行了研究。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许多学校单方面努力无法解决的困境[2]。校企合作最突出的效果是在学生基本能力培培养阶段,避免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在职业能力培训、工程交替、岗位实习、反炉系统培训研究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任务、有目标、对未来有希望、学习动机、热情高、社会服务能力强[3]。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3.1.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在省示范学校的申请和建设过程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多轮讨论,确保专业学科建设的合理性。以此为契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每年由行业、企业和学校专家进行讨论和优化,确保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3.修订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现有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通过研究,由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讨论,确定专业培训目标。根据培训目标,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根据操作技能要求,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在国家课程标准框架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与专业资格标准和资格证书考试紧密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紧密结合。

3.加强理论教学改革

在理论教学中,除了要求教师掌握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鼓励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尝试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资源进行理论教学;通过与学校信息中心的合作,进一步收集和整理5门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建立共享资源数据库。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使教材更接近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在示范学校建设中,组织教师根据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制培训操作指导,充分体现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培训目标。

3.加强实践教学

3.4.加强校内培训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是实现实验教学改革的首要条件,关系到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面积约1800平方米,总价值约300万元,包括自动三组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记分析仪、自动恒温培养箱、光度计、自动消毒柜、显微镜等,还将建设模拟实验室,确保本专业基础培训项目的发展。在示范学校建设中,学校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拨款100多万元。同时,学校还积极搭建不同专业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践教学环节。3.4.加强校外培训基地建设。校内培训条件与现代临床实验室必然存在差距,需要加强校外培训基地建设。依托学校相关部门,不断扩大校外培训基地数量,做好日常联系工作。完善“校内学习+临床实训”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学校与医院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更完善的学生实习机制,尝试岗位实习模式,实现学校与医院教师的融合。

3.5评价机制改革

逐步完善多元评价机制。为确保教学改革符合职业教育培训目标,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必须加强实践技能考核,将考核形式从单一理论考核转变为理论与实践考核,最终注重实践考核。理论评价采用闭卷、有限开卷、限时开卷等方式;实践评价注重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操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并尝试以技能竞赛的形式进行评价[4]。理论考核保证了学生参加资格考试的知识需求,实践考核保证了学生进入临床工作的技能基础。评价始终注重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考试、作业、技能操作、社会服务等多种形式督促学生平时学习,展示学生专长。学校还举办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校赛,以赛代评。省级示范学校建设指标迫使学校课程改革建设,通过校际交流、校企合作、教师培训等方式加强课程建设,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为师生自主学习、交流和教学服务

我校检验学科积极参与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建设模拟实验室,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为教学服务。信息技术在专业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模拟实验、职业资格证书考前复习、三校生辅导等方面。信息技术使教师和学生接触到大量不断更新的知识,使学习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宿舍、教室、餐厅、公交车等可以是积累知识、掌握学习内容、观看技能操作、学习评价和师生互动的场所。手机扫描二维码,专业考试辅导手机App,单位或阶段在线评估、在线课堂、实验培训在线管理等高科技手段层出不穷,使专业教学、学习、评估和互动更加方便高效。省示范学校的建设为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为专业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通过理顺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课程体系和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