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医学是一门与人文精神密不可分的学科,医患纠纷的产生往往涉及到人文精神的缺失。目前,由于国情和制度的限制,医学领域对人文关怀的投入不够,医患关系存在诸多矛盾。本文以人文精神为重点,综合分析了人文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和医患矛盾中的人文关怀因素,并针对各种原因提出了应对方法,以激发医学从业者和管理者的思考。

健康、医学、人文关怀的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一种完整的身心状态和良好的适应性,而不仅仅是一种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可见,健康不仅局限于身体上没有残疾和疾病,还需要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和良好的道德健康,才能被称为完全健康的人。医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或技术手段处理各种疾病或病变的学科,促进患者康复。显然,医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不仅要局限于疾病本身的治疗,还要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在医学发展史上,疾病是第一个以疾病为中心的,但在新时代,以病人为中心的概念是一个广泛的共识,这是对现代医学的要求。因此,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将病人视为病人“人”这种整体治疗是体现人文关怀的最基本要求。人文关怀的本质是关注人的地位、人性的需要、生存状态和保障,是对人的生存状况、价值、尊严、情感等方面的关注。

医务人员缺乏人文关怀的原因

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从业者并没有注意到病人以外的健康问题。换句话说,一些医学从业者并不把病人当作病人“人”真正真正的人文关怀。可能有很多原因。

医务工作者缺乏人文关怀意识

一些医学工作者没有意识到

我们应该把人文关怀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思维限制了医学从业者的思维,认为患者只是疾病的载体,认为只有治愈患者的疾病才能完全履行自己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从而忽视了对患者及其家属人格的尊重和人性的关注,忽视了生物因素以外的社会环境、行为认知和个人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疾病的治愈并不意味着健康的恢复。此外,疾病本身的治愈需要全面关注患者的身心。我们的医务人员缺乏这种最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这是思维层面的认知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缺乏人文精神

制度和政策层面对人文关怀缺乏关注。医疗改革过于依赖经济管理手段,没有意识到医疗人文关怀的复杂性。虽然经济手段很强大,但资本的冷本质属性注定无法实现对全体人民的关注。医疗分配不公平、医疗腐败、医疗服务提供商管理不严格等问题都可以归咎于医疗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合理。制度强调人文关怀,制定合理的政策,合理的经济和行政手段是改变现状的有效途径。

高工作负荷使医务人员缺乏人文关怀的能量

医务工作者工作负荷高,缺乏人文关怀的客观条件。根据2015年全国十个省46家医院的一项调查研究报告,中国医生每周工作时间为54.06±10.76小时,几乎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7天。就像作者所在的医院一样,普通内科医生需要在早上接待100多名患者,平均不到三分钟,完成基本诊断和治疗并不容易,更不用说关注患者的其他需求了。长期超负荷工作会导致倦怠3,降低医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工作满意度4。疲劳和满意度的下降会影响医生对患者的态度和质量,导致恶性循环。通常,一些著名的专家和著名的中医有很高的声誉。患者评价其治疗意图,并能反映人文关怀。原因是著名的专家和著名的中医通常不会像普通医生那样每天接待大量的病人,所以他们可以有空余时间进行除疾病以外的人文关怀。但目前医疗资源供需不平衡,注定了医生没有实现人文关怀的客观精力。

护士的人文关怀优于医生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国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远远高于医生,从数据库检索人文关怀时的护理文章数量可以看出。护理学科更倾向于社会科学,因此更关注患者作为人类的需求。医学更倾向于科学和工程。在泛科学的背景下,医生更注重用技术解决患者的疾病相关问题,不屑于满足患者的人文需求。这可能是我们医生在培训和教育方面需要反思的问题。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