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分析心血管病预防知识水平与老年人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病预防知识水平与老年人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血管病预防知识问卷、心血管健康评分表对便利选取的400名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按照心血管病预防知识得分的高低,将其分为低、中和高水平组。结果有效回收问卷390份(97.5%)。高水平组占13.85%。除总胆固醇外,三组心血管健康指标的三种状态分布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χ2>9.974,P<0.05)。心血管病预防知识水平与心血管健康评分总分、健康行为得分、健康因素得分呈正相关(r>0.354,P<0.01)。三组在心血管健康总分、健康行为得分和健康因素得分,不同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组合分布及平均理想项数方面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F>8.961,χ2=13.942,P<0.001)。结论心血管病预防知识水平与老年人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呈正相关,心血管健康总分、健康行为得分、健康因素得分及理想心血管健康组合项目数随心血管病预防知识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知识;健康行为;健康因素;老年人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其发生发展与个体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密切相关。疾病认知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促进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1]。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在2010年提出理想心血管健康的概念[2],它包括4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吸烟、体质量指数、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和3项理想心血管健康因素(总胆固醇、血压和空腹血糖)。研究表明[3-4],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状态下的生活方式,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本研究分析心血管病预防知识水平与老年人理想心血管健康的关系,旨在为老年人心血管病的预防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选取郑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的10个社区,对其进行编号1~10。一名研究者在10张形状和颜色相同的便签纸依次写下1~10,并采用统一的折叠方法使得从外形上看不到数字,另一名研究者从中抽取4个社区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地点。最后再从这4个社区便利选取符合标准的老年人各100例,共400例。

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意识清楚;③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①已明确诊断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冠心病、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既往有智力、认知障碍。

本研究已通过郑州大学护理学院生命科学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核。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以研究目的为导向,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食盐摄入量、体育锻炼情况、慢性病史、服药情况等。

1.2.2 心血管病预防知识问卷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脑卒中、心脏病首发临床症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5-6],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咨询心血管内科专家建议,自行设计。问卷由5个维度,30个条目组成。其中脑卒中发病前兆6个条目,冠心病发作症状5个条目,心血管病急性发作时采取的措施1个条目,心血管病危险因素12个条目,饮食和运动6个条目。每个条目回答正确得1分,不知道或回答错误得0分。得分越高,心血管病预防知识水平越高。根据问卷得分,将其分为高(>20分)、中(10~20)、低(0~9分)水平。

    在正式调查之前,选取30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人进行预实验,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2周后重测。结果显示该问卷重测的可信系数为0.821,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8。

1.2.3 心血管健康评分表

    心血管健康评分表即用7项心血管健康指标得分的总和来评价个体的心血管健康水平。每项指标“差”=0分,“一般”=1分,“理想”=2分,总分为0~14分。得分越高,提示心血管健康水平越高[7-8]。

    虽然AHA对理想心血管健康进行了定义[2],但受种族、地域、经济和生活方式等的影响[9-10],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心血管健康评分适用人群为成年人,为了使其在老年人群中更具敏感性,本研究在AHA定义的基础上,综合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结果,对体质量指数、健康饮食和血压3项指标的标准进行调整。

    ①体质量指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成年人正常体质量指数范围为18.5~24.9kg/m2,我国指南推荐成年人体质量指数标准为18.5~23.9kg/m2,但两者都没有为老年人制定单独的标准。高蓉等[11]综述了国内外体质量指数与老年人体成分、心血管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的系列研究,发现适当的超重更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顾东风等[12]的研究也曾指出,体质量指数以25kg/m2为切点,能更有效预防心血管病,因此本研究将老年人理想体质量指数水平调整为<25kg/m2,肥胖标准依然以体质量指数≥28kg/m2。

    ②健康饮食:我国居民食盐量普遍超标,因此国内研究者多用盐的摄入量来替代AHA健康饮食标准(谷类、水果、蔬菜、鱼、瘦肉和盐摄入的种类和量),将低盐饮食定义为理想健康饮食。

    ③血压:年龄是影响血压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老年人而言,血压水平<120/80mmHg定义为理想血压略显苛刻。Graciani等[13]在理想心血管健康与虚弱关系的研究中曾把老年人理想血压水平定义为<140/90mmHg,但这个标准显然有点宽泛。Gu等[14]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下人群比60岁及以上人群平均收缩压低14mmHg(124.2mmHgvs.138.1mmHg),剔除服药者后,两人群平均收缩压依然相差11mmHg(122.1mmHgvs.133.2mmHg),而舒张压在60岁以下人群和60岁及以上人群中情况相似,因此将60岁及以上人群理想血压水平定为<130/80mmHg,降压目标定为<150/90mmHg。这也与成人高血压治疗指南的推荐意见[15]相一致。见表1。

1.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被调查者在研究人员指导下自行填写;不能填写者,在调查对象自评后由家人或研究人员填写。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方法主要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0份,回收率为97.5%。根据心血管病预防知识得分将其分为三组:低水平组(0~9分)、中水平组(10~20分)和高水平组(>20分)。三组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2 心血管健康指标分布情况

    除总胆固醇外,三组心血管健康指标的3种状态分布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2.3 心血管病预防知识得分与心血管健康的相关性

    老年人心血管病预防知识总分与心血管健康总分、健康行为得分、健康因素得分呈正相关(P<0.01)。见表4。

2.4 心血管健康得分

    三组心血管健康总分、健康行为及健康因素得分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与低水平组比较,中、高水平组心血管健康得分、健康行为及健康因素得分增加(P<0.05);中、高水平组间比较,仅健康因素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5。

2.5 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组合分布

    三组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0~1项、2~3项、4项、≥5项分布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平均项数也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见表6。

表1老年人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标准

表2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3三组心血管健康指标分布情况[n(%)]

表4老年人心血管病预防知识与心血管健康的相关性分析(r)

表5三组心血管健康得分比较(n=390)

表6老年人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组合的分布情况[n(%)]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仅13.85%的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病预防知识处于高水平,大多数老年人处于中、低水平,说明社区老年人对心血管病预防知识认知水平不高,“防大于治”的思想及技巧未根植民心。这与国内黄延锦等[16]、苏伟等[1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国外研究也表明,老年人心血管病知晓水平较差[18],心血管病知识知晓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19-20]。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心血管病预防知识水平。但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记忆力、注意力、听力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所以如何保证健康教育的效果成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回授法是一种易被理解、有价值的健康教育策略,可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21-22]。因此社区医护人员可在回授法的基础上,结合视频宣教,综合老年人的需求,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健康教育。

    本组老年人在7项心血管健康指标中,健康饮食理想水平最低,血压次之。此结果与以往研究[23-24]相一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我国居民每日烹调用盐为10.5g,处于超标水平。Cappuccio等[25-26]发现,适量减少食用盐摄入可有效降低血压,进而促进心血管健康水平。因此应积极在人群中推广控盐理念和技巧。建议政府出台相应政策,要求食盐生产商须在食用盐外包装标明每日食盐推荐量及食盐量超标的评估方法,或免费发放控盐勺,提高全民控盐技巧。Beckett等[27]研究发现,降压治疗对收缩压在160mmHg以上的≥80岁高血压患者同样受益,因此应重视对老年人群的血压控制。建议当老年人收缩压≥150mmHg或舒张压≥90mmHg时开始药物治疗,可适当放宽降压标准,控制至150/90mmHg以下即可。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对心脑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具有全部或多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的个体,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具有一般和较差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个体[28]。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心血管病预防知识水平与理想心血管健康呈正相关,即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其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得分及平均项数也逐渐升高。

    知信行理论认为,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只有达到一定的认知水平,行为才会发生改变。而健康的行为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水平,这可能是高知识水平者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得分及心血管健康指标平均项数升高的原因之一。心血管病预防知识水平高可有效促进老年人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的形成和维持,提高心血管健康得分,改善心血管健康水平。提示医务人员可通过提高老年人心血管病预防知识水平来改善老年人心血管健康,最终降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以往研究表明,低龄、高教育水平是心血管健康的保护性因素[23],这提示医务人员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时对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综上所述,老年人心血管病预防知识水平与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呈正相关。社区医护人员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心血管病预防知识水平,促进老年人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的形成和维持。

[参考文献]

[1]闫瑞红,刘蓉,张澜.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0,25(3):94-97.

[5]世界卫生组织.实况报道:心血管疾病[EB/OL].(2015-01).

[11]高蓉,苏烨,陈佩妍,等.老年人适宜体质指数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学杂志,2016,35(09):1022-1025.

[12]顾东风,黄广勇,吴锡桂,等.中国人群体重指数及其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5):1018-1021.

[16]黄延锦,曾颖,何国平,等.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预警症状与危险因素认知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4):495-499.

[17]苏伟,李峰,杨琳,等.社区人群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警信号的现状调查[J].华西医学,2012,27(1):1-6.

[22]李燕飞,刘永兵,刘柳.回授法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糖尿病相关健康素养的影响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1383-1387.

[24]陆昀,祁华金,李凤,等.江苏省苏南地区成人理想心血管健康的调查[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6,10(1):37-44.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