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家对曹禺的戏剧《原野》有不同的看法,大部分评论都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通过研究曹禺研究《原野》;二是通过与奥尼尔和表现主义的关系进行横向比较研究;第三,从《原野》文本本身入手。当然,以上三种方法可以相互交叉,以提高评价的说服力。从1937年《原野》的推出到今天的70多年,改编的次数更多,但从改编的角度研究《原野》的文字却很少,或者从改编的历史、特点和趋势来研究。因此,有必要讨论《原野》的改编,以补充《原野》的研究。
更重要的是,《原野》已经改编了十多次。这些改编与原创相比。主题、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变化是什么?我们能从这些变化中发现哪些问题?
《原野》改编简介。
1937年8月7日至14日,上海业余实验剧团首次在卡尔登大剧院演出《原野》。
1941年,《原野》被上海中国联合影业公司改编成电影《森林恩仇记》。这次改编强调了电影曲折的情节。
1948年,清华戏剧俱乐部的表演《田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编后的剧本强调老虎、金子和焦家的对立,以增强社会意义,反映学生的革命情绪和激进思想。1《田野》中试图表达的诗被转化为农民对土豪地主的复仇。剧中第三幕中最能反映曹禺初衷的第二幕、第三幕和第四幕被删除最多。改编后的《田野》反映了学生们的革命情绪和激进思想,原著中的老虎复仇的故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这部剧在特殊的文学环境中几乎被遗忘,30年来对《原野》的改编也很少。
1981年,《袁野》被改编成电影,原来的次要人物金子被处理成主角。这部电影突出了她对个性解放的热烈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这部电影的主题也发生了变化:它反映了渴望在中国封建社会重生和自由的人们不愿意被环境吞噬的经历。虽然封建迷信的灰尘在精神上被覆盖,但他们从未屈服于封建势力。这一主题反映了导演希望给人们这样的启示:我们应该像敌虎一样反抗封建旧社会,不妥协地拿起枪。2钱理群曾评论过这部电影的导演思想:电影《袁野》的导演仍然从社会学的角度解释了《袁野》的主题。她强调了《袁野》争取个性解放的人道主义反封建精神。3改编改变了原始人物形象和主题,突出了争取个性解放的人道主义意义。
1984年3月15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表演删除了《袁野》:原来的三幕改为两幕,增加了序幕和尾声;最大的变化是将焦妈妈杀死小黑子改为误杀大星。据导演张奇红介绍,这一变化是为了不让敌虎杀死焦大星,让他赢得观众更多的同情。此外,据说曹禺首次肯定了敌虎的自杀。4对于如此大的变化,张认为它遵循了现实和人物性格的逻辑。敌虎的变化是想消除长期笼罩在敌虎身上的‘爱杀’嫌疑的云,因为敌虎的自杀不符合人物本身的性格,违反社会发展规律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5这一改编无疑是基于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甚至是为了附和阶级斗争的政治路线。
1987年9月,中国歌剧院表演了由曹禺女儿万方改编的歌剧《原野》。这一改编在人物形象和主题上没有太大变化,最大的变化是为了适应歌剧本身的特点,加强了歌唱来表达情感。这也充分体现了诗歌和情感的原始特征。这一改编基本上符合曹禺的创作意图。1983年6月,曹禺谈到了创作《原野》的初衷:《原野》是一首关于人们的爱与恨的诗,它是一首表达年轻作家情感的诗。6万方歌剧《原野》是一部更接近原《原野》的改编,跳出了社会学的模式。
1990年,湖北潜江花鼓剧团将《原野》改编成花鼓剧《原野情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改编简化了原有的复杂情节和对话,简化了原有的复杂情节和对话,使表演本更加精致,突出了原有幕后的个别情节,加强了戏剧冲突,如深夜约会和周复决斗的设计;其次,改编后的主题也发生了变化。通过复仇,我们表达了深深的怨恨是伟大的悲伤的目的,并试图依靠原有的同情心,照顾人类自身的困难和命运,展示人物灵魂深处的自我斗争和情感矛盾。然后,淡化社会冲突……注重人性、人格的真理、善良和美丽的宣传。7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改编将大大压缩原有的第三幕、第三幕和第四幕,并用一个错觉来表达老虎的内疚,用一个错觉来表达他的内疚。
1997年,《袁野》被改编成川剧《金子》。在构思剧本时,编剧隆学义选择了原来的次要人物金子作为主要人物,并将原来的主要人物老虎放在次要位置。以金子的命运历程和情感漩涡的影响为主线,削弱了复仇的主线。在情节中,加强了金子对老虎复仇的劝说、调解、阻止、催促、劝阻、恳求、愤怒殴打、谴责等行动,加强了金子在整部戏中的中心地位和行动。编剧还将原第三幕的五个场景合并成一个场景,大大压缩了老虎复仇后心理畸变产生的幻觉、梦、驱鬼等情节,削弱了原剧弱了原剧中的表现主义色彩。通过这种变化,人们的同情被引向女性,然后揭示了觉醒的过程。艺术指导李子柏认为,这次改编是根据曹禺的意思进行的: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我去北戴河度假,曹禺先生也住在同一个招待所。我借此机会问他关于创作《田野》的想法和主题。他说:复仇不是我想表达的主题。并明确表示:当时我想写这部剧,就是通过仇虎和焦阎王两个不解的敌仇,讲述农民在封建恶霸地主压迫下的苦难生活和逐渐觉醒的过程。
2000年夏天,广州粤剧二团演出了改编自《原野》的粤剧《野金菊》。该剧的改编非常有特色:首先,该剧以金子为主角,改名为金菊。剧本集中塑造了一个像野金菊一样野性、风情万种、敢爱敢恨但又不乏善良、同情心的复杂女性形象;原著中的主要人物《老虎》改编成次要人物,他的复仇也成为金菊性格的陪衬。该剧表达了被压抑的女性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的疯狂,赞美了金菊和老虎之间的爱情。和大多数改编一样,该剧抹去了第三幕中老虎的内心碰撞、斗争和痛苦。因此,对原著中复仇合理性的质疑和老虎内心的冲突消失了,表现主义色彩一扫而空。
2000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了改编的《田野》,显示出强烈的荒谬色彩。导演李刘毅认为,改编特别加强了人们永远不会走出一个奇怪的圈子,人们永远无法逃脱社会压力,命运压力的循环表现。舞台上各种现代工业产品的加入,试图表现后工业时代物质生活的混乱和占有,隐喻现代生活的幻想。9这次改编是对现实主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的颠覆,因为斯坦尼的表演模式限制了曹禺戏剧生活的多元化呈现和发展……曹禺戏剧中的表现主义、写意和舞台假设……这些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映。但这也引起了争议,田本相和孙杰等人对此进行了极大的谴责。廖奔持辨证的观点,同时也批评了改编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