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声乐辅导是指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声乐艺术辅导。由于群众文化本身的特殊属性,群体声乐辅导也有特殊属性,与专业声乐辅导明显不同。
具体而言,群文声乐辅导的特殊属性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多元性
多样性是群文声乐辅导的主要特点之一,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解读。
一是参与主体的多样性。群众声乐活动的主体与一般艺术院校的声乐系或声乐专业明显不同,但所有的声乐爱好者,包括青年、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甚至青少年。
二是声乐水平和声乐修养的多样性。群体音乐的主体、声乐水平和声乐修养也明显不同于一般艺术院校的音乐学生,具有参差不齐、差异较大的特点。有的有一定的声乐造诣,有的刚刚起步,差距很大。
三是声乐体裁的多样性。群体声乐活动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声乐体裁,包括中国民歌、艺术歌曲、民族歌剧、戏曲、民歌、艺术歌曲、西方歌剧、康塔塔、清、乡村歌曲、摇滚音乐等。
第四,歌唱风格的多样性。与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不同,群体声乐辅导按专业进行对口教学,即美声唱法教师教美声唱法的学生,民族唱法教师教民族唱法的学生。群体声乐的辅导员通常基于三种唱法,是一种多才多艺的专家。
二,普及性
群众文化声乐活动属于流行艺术范畴,具有草根文化的特点。它与优雅的艺术和高端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它以普及为特殊属性之一,而不是改进。换句话说,群体声乐辅导不是培养声乐艺术家,而是注重群众声乐的普及。它是在推广的基础上,在推广的指导下。
普及与普及和民族化密切相关。正如周恩来总理所指出的,民族化与普及和艺术动员广大人民有关,这不是一件小事。无论如何,外国化是不可能的。少数外国化的东西可以维持,但大多数应该能够在中国土壤中扎根和成长。文艺的提高首先要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首先要民族化和普及。我们不仅反对引进中国的外国形式,而且可以有这种风格来丰富我们的艺术形式,但主要部分应该是中国的民族化和普及艺术,只有通过普及才能被群众接受。(周恩来论文艺术)
群体声乐辅导的普及要求辅导员倾向于民族化、大众化、流行的民族声乐艺术,注重合唱辅导,动员更多的人参与群众文化的声乐活动,真正实现声乐艺术在群众中的普及。
三,娱乐性
群体声乐活动,主要以娱乐为特殊属性之一,即群众通过声乐唱歌,获得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对自己的创造力、欲望、价值自慰,如前苏联美学家鲍列夫所说:艺术让人们快乐,让人们参与艺术家的创造。古希腊人长期以来一直注意到一种特殊的、不同的审美幸福,并将其与肉类欲望的幸福区分开来。这种特殊的幸福是一种具有艺术所有功能的独特精神享受。(美学)
在《乐记》中,我国先秦时期的音乐理论也认为音乐应该让人快乐。儒家学派更直接地提出:音乐家也很快乐。也就是说,音乐是快乐的艺术。音乐和音乐不仅是同一个词,而且是同义词,但发音是不同的。
事实上,小组文章的声乐活动主要不是为了培养声乐艺术家,而是为了让广大人民在音乐中获得幸福。通过寓教于乐,使小组声乐活动不仅成为人们全面发展的保证,也成为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在构建和谐社会、创建精神文明活动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和提高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群文声乐辅导的多样性、普及性和娱乐性要求群文声乐辅导员付出更多的努力,取得更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