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文艺论文

民歌和地方歌剧的风格和特点

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和色彩。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和地区之间的音乐也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各地的民歌和当地歌剧都有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和地方色彩,各不相同。

在中国声乐作品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民歌和地方戏曲风格的作品。在民歌风格方面,如蒙古族的《草原之夜》、《赞歌》、《草原上升的太阳》;新疆维吾尔族的《唱歌》、《吐鲁番的葡萄成熟》、《歌曲蔓延》和《塔里木河》;傣族的《金风吹来时》和《月光下的凤尾竹》;彝族民歌的《火把节的火把》;朝鲜民歌的《长鼓敲》。在歌剧风格方面,如京剧风格的《故乡是北京》、《说唱脸谱》;越剧风格的《采茶舞曲》等。也有许多艺术歌曲采用西方音乐的创作和表达方式,但它们仍然保留了中国民族音乐的一些特点,如《江东》、《雪寻梅》、《黄河怨恨》等。

民歌和地方歌剧的风格和特点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也是民族声乐训练不如西方美声唱法系统的原因之一。如果你想唱好这样的作品,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只有追根溯源才是最好的方式。通常,学生可以听更多的民歌和地方歌曲,为听觉和感觉奠定良好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们就不会心里没有谱或张冠李戴来唱民歌和地方歌曲风格的作品。我们以更能反映作品风格的润腔和板式为例。

(一)润腔

所谓润腔处理,主要是指民歌和当地歌曲的装饰部分,如滑音、依音、颤音、衬词等。润腔是对声腔的修饰和润色。润腔丰富、复杂、多变,任何谱法都无法准确记录。而且不同地区的民歌和不同地方的剧种,同样的润腔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些只能通过口头教学来熟悉和掌握。因此,如果没有足够的民歌和地方歌曲唱歌基础,在唱一些具有民歌或戏曲风格的作品时会遇到很大的障碍。

例如,在民歌演唱中,滑动使用最频繁,变化很大。可分为上滑、下滑、前滑、后滑、大滑、小滑等。滑声在不同地区的使用规则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陕北民歌大多在句子末尾出现下滑声,而东北民歌大多是上滑声。如果你在唱具有上述民族风格的作品时没有注意到这些,那么在唱陕北民歌风格的作品时使用更多的滑声,你将失去陕北风格独特的荒凉感;相反,如果你在东北风格的作品中使用更多的滑声,你也会失去东北民歌的清声音很好,它听起来也是不伦不类的。

因此,在演唱具有民族风格的作品之前,让学生先练习一些民族民歌作品,这样学生就可以首先在脑海中对民族民歌的润腔特征有一个大致的概念,然后在演唱作品时可以相对准确地表现出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演唱民族歌曲的水平。

(二)板式

这里提到的板式,广义上是指民歌和当地歌曲中的一定节奏、节奏和速度、句法特征。如民歌中常见的慢板、快板、装配板、散板;独特的堆垛板、摇板(快打慢唱)等。在中国创作歌曲中,许多作品借鉴了民歌和当地歌曲的板式特征,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吸引力。这也是中国声乐作品与西方艺术歌曲在节奏和节拍特征上最大的区别,因此许多学生很难很好地把握这一点。

正是由于中国歌唱艺术与中国民歌和当地歌曲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中国声乐作品教学中,以民歌和当地歌曲的实践为辅助教学手段,在解决技术、舞台表演、掌握作品风格等问题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用自己的热情影响学生,不能根据个人兴趣忽视教科书中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同时,我们必须彻底了解教科书,努力掌握民族音乐中各种艺术形式的风格特征及其历史文化背景,努力利用丰富多变的教学手段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