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音乐
传统是指存在于制度、思想、文化、道德等领域的社会习惯力量。”①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用中华民族固有的方法和形式创作的具有其固有形式特征的音乐。②这不仅包括古代音乐作品,还包括当代中国人用自己的民族方法创作的具有自己民族音乐特色和形式的音乐作品。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对象不仅是古代、现代,而且是当代。它包含了自古以来所有与音乐相关的纯民族形式。目前,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许多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结论,其中最具里程碑式的音乐是吕吉在1946年发表的论文《中国民间音乐研究大纲》中提出的观点,他将中国民间音乐分为八类,后来的学者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解释,如:五类、历史断层论、文化流、王耀华、袁静芳等学者,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出发点。因此,基于此,本文将引用四类专家综合分发(杜亚雄的划分法)――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祭祀音乐,他细分了每个部分。简而言之,作者认为这是一种更全面、更科学的方法,可以涵盖中国传统音乐的所有范围。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歌、器乐、戏曲、说唱和歌舞五大类。本文重点介绍了以民歌为代表的传统音乐所面临的挑战。
二、传统民歌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创作和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和口头传播的方式在民间传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民歌经历了不断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变得越来越完美和精致,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作为中国民间音乐最早的形式,是中国所有艺术形式的基础,培育了其他专业的民间音乐形式。
中国民歌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楚辞》;汉代的和谐歌曲;唐代的歌曲;宋代的语气和明清的小歌曲都证明了民歌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民歌是人们劳动的“伴侣”、民歌可以说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中起着同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