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义务教育信息资源均等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资源利用率低,开发水平不足。一是重技术,轻整合。杨文正(2014)指出,过于强调技术的引入,忽视了教学资源资源内容本身的建设,资源用户对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或整合到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指导也非常薄弱。二是重开发,轻应用。在资源建设中,为了“开发”和“开发”,更少关注资源的实用性和应用效率,校园网络或计算机设备也缺乏良好的管理和维护。
(2)建设理念落后,重视程度不够。目前的关键问题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资源建设重视不够,缺乏成本管理和成本效益分析。张宏(2008)指出,不发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对信息化工作的支持与认识水平不匹配。只有70.2%的主管单位负责人认为,教育信息化工作是当地教育局关注的重点工作。而且,经济越不发达,教育局不重视发展信息化的比例就越高。
(3)制度管理存在偏差,供给主体权责不明。夏茂林(2014)认为,城乡二元制度是造成城市教学资源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政府权力与财政权力的不统一、教育权力的“以县为主”和分税制度,导致地方政府承担的教育权力过大,财政支出比例过大。由于教育信息资源配置的成本具有投资额大、周期长的特点,在资金有限、权力过大的情况下,县政府只能降低义务教育信息资源服务的质量,保持义务教育的广泛性,促进义务教育信息资源的粗糙性和适用性。司晓红(2013)认为,地方政府作为教育信息资源均等化的供给主体,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内部发展动力不足。
二、我国义务教育信息资源均等化目前研究评价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信息资源均等化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有一些薄弱环节需要深入研究。
首先,从研究的角度来看,目前学术界对我国义务教育信息资源平等化的研究主要从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等工具理论的角度出发,特别是缺乏对平等化、社会公平等内在逻辑的深入研究,没有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结合。其次,从研究内容的角度来看,应该有更多的研究,但实际研究更少。学术界对相关概念、范围、供给主体、实现机制等内容的研究成果较多,对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缺乏有效的回应。最后,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较少。因此,探索义务教育信息资源平等化的当务之急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继续加强义务教育信息资源均等化理论基础的研究。如何在我国义务教育信息资源均等化建设中运用人文思想指导,超越工程水平,是未来探索的重点。
二是扩大义务教育信息资源均等化的研究方向。实践证明,传统电子政务范式下技术驱动功能整合重塑的分析框架已不能满足这一问题的需要,学术界迫切需要探索具有技术、管理和系统三端联动的动态分析框架。
三是创新义务教育信息资源均等化的研究方法。目前的重点是加强实证分析和定量分析。构建义务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主客观有效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