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Urumqi)简称“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首府,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金融和交通中心,也是中国西部桥头堡和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全市七区一县总面积1.4万公顷,建成面积412.26平方公里。2014年底,全市居住人口353万人,农民工约150万人,居住着汉、维吾尔、哈萨克、回族、锡伯等52个民族。全市共有小学133所,中学153所,小学生186 289人(14年数据),93名中学生 192人(2014年数据),其中小学生中外农民工子女达75人 953人。
一、乌鲁木齐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分析
本文选择乌鲁木齐市74小学作为农民工子女集中招生的样本点。通过问卷调查和家访,向学生家长发放问卷100份,获得有效问卷83份。其中,男性27人,女性56人,年龄28人―40岁左右。
1.户口类型
经问卷总结分析发现,93%的受访者是外地户口,只有7%是本地户口。
2.迁入乌市的动机
被访者将子女户口迁入乌市的动机:主要是方便照顾(占71%),其次是考虑入学(占29%)。
3.了解新户籍制度
我国新户籍制度政策实施已近一年,但不幸的是,只有1%的受访者对新户籍制度“了解一点”,其他99%的受访者表示“完全不知道”。
4.与当地户籍的差异
当被问及“你认为本地户口和外地户口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时,第一个是“地位”(占36%),第二个是“孩子的未来”(占22%),第三个是“医疗”(占19%),第四到第七个是发展机遇(占15%)、就业(6%)、生活水平(2%)、收入(0%)。
5.入学时待遇
30%的家长选择“是”,67%的家长选择“偶尔,影响不大”,3%选择“不”。
这些家长普遍认为,不公平待遇主要表现在“高入学成本”(占72%)和“学校工作人员态度差”(占23%),只有少数选择“高入学门槛”(占5%)。
6.教育投入
在教育投入方面,家长每年支付2万元―4万元不等,这只是小学的学费。可见,虽然户籍门槛不高,但这种变相歧视依然存在。
7.教学水平满意度调查
关于教学水平满意度,40%的家长选择满意,38%选择一般,22%选择满意。由此可见,家长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并不是特别高。
8.融合感调查
问卷的最后三个问题调查了农民工的融入感。
(1)你认为你能被称为“当地人”吗
对于是否可以称之为“本地人”,大多数家长或外国移民的答案是否定的(83%)。可见,目前外国移民融合感差也是一个主要问题。
你想成为“当地人”吗?
64%的受访者表示希望成为“当地人”,因为他们可能真的不想留在乌克兰市,只是为了工作目的住在乌克兰市。
(3)你认为影响你成为当地人最重要的制度因素是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农民工城镇化的制度因素有三个: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城市土地制度。
2、乌鲁木齐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显示,在乌鲁木齐,农民工子女整体教育呈现平衡,但这种平衡反映在市场经济影响下的异常平衡,户籍制度真正解决的“人”城市化尚未解决。
1.变相教育歧视严重
由于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教育歧视在中国一直很常见。由于新疆的具体情况,户籍对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影响已降至较低水平。然而,学校收取丰厚的学费(也被称为学费,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公开的事实)。在接受其他学校家长采访后,我们发现乌克兰62所小学和71所小学也有同样的现象,这表明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以74小学为例,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家长每年要花2万元教育孩子―3万元,其中大部分花在“借阅费”上,而本地户口的学生则完全没有这样的顾虑。农民工子女年均教育费用约为当地户籍学生的15倍。
可见,要想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首先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效解决乱收学费的问题。
2.地区教学资源分布不均
除了发放问卷外,我们还走访了四名农民工的家庭。在调查过程中,一位家长提出,74小学入学并不容易,一些没有排队的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其他地区的小学。所以我们观察了学校周围,发现了这个问题的原因。
图2中的大型居民区,即城中村,人口密集,但周围只有74所小学。由此可见,乌鲁木齐在基础教育资源的分布上存在着规划与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单纯按照区域划分是现阶段学校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但不考虑各区具体适龄儿童数量。 3.移民融入感差
在问卷的最后,我们调查了移民的整合,结果并不理想。大多数移民都愿意成为当地人,但由于各种原因很难实现。文化和物质矛盾仍然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制度的封闭。在许多政策中,首当其冲的是户籍政策、土地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归根结底,中国的城市化是“人”的城市化。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处理移民的整合,乌鲁木齐甚至新疆的城市化进程将受到很大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