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包括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包括病原知识点,难以记忆,免疫理论知识,抽象难以记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反映过于抽象,难以学习,甚至厌学[1]。传统的教材和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新背景下病原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育对教师和教学形式的新要求,帮助教师提高自己,促进教学创新[2]。结合自身经验,详细总结了新形势下病原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育的具体要求,介绍了几种新的教学形式及其应用,为新形势下病原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提供参考。
1 新形势下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背景
1.1 教材难以满足学科发展要求,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近年来,与病原微生物和免疫相关的微生物技术和免疫技术发展迅速,但一方面,教科书中新知识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另一方面,现有教科书更注重理论学习,不注重实践,大大削弱了现有教科书的教学作用。
1.2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
病原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科书内容较多,但实际教学课程较少,由于学时减少和学校考虑实验资金,原实验课程和时间也显著减少,使学生通过多媒体设施了解实验过程和原理,缺乏合理的实践能力,增加了学生理解课程的难度。
2 在新形势下,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学教学对教师的新要求
2.1 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师的工作责任感
实验课程是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学教学的核心环节,可以促进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增加操作经验。在实验操作中,课程教师可以通过现场演示操作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教学效果不可替代,但实验教师实施较差,大多数学生没有具体的实验教学教师指导,在实践过程中未能获得实践机会,繁重的工作任务也使实验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因此,在新形势下,实验教师需要能够合理分配工作时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使每个学生获得足够的实践机会,此外,教师还应有强烈的责任感,能够主动与学生沟通,回答问题,分享经验,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测试教学学习效果。
2.2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形式
不可否认,教学队伍中有吃老本、照本宣科的人。新形势下,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学领域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学科知识内容不断更新,外延不断扩大。这种情况也挑战了不变的教学形式。一方面,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学教师要提高知识储备水平,多学习相关文献和学术工作,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积极改进教学形式,使教学过程更加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常见病原微生物及免疫学教学方法分析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需要改进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学教育的教学形式。以下是三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3.1 多媒体授课
传统的书面说教教学形式相对单一、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将教材中的手术操作和相关原理制作成动画形式,用简洁的文字,可以进一步简化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立体。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形象和突出重点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氛围。
3.2 互动式教学
互动教学是激活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种重要手段。互动教学形式可分为自学、问答、自学扩展内容,如知识背景、发展历史、问题等,通过自制课件、讲座,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给学生、教师分享、交流平台,促进双向互动;问答教学计划内容,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回答奖励,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印象。
3.3 实践性学习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定期召开小组研讨会,会议由教师总结实验过程中注意的相关问题,或以实际操作案例为对象,学生分析实验操作细节、注意事项等环节,由学生独立制定报告计划,提交后,由教师对报告的可行性、正确性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计划。通过这种实践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常见的实践学习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等。
4小结
近年来,传统的教材和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基础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本研究主要阐述了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学教学的新背景,并对新形势下的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总之,新形势下的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学教学需要在教学人员、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一步完善,而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和实践学习三种教学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教学效果,值得在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学教育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