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诚信是自律的道德诚信还是他律的制度诚信

大学生诚信教育迫在眉睫,但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是一个难题。要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最基本的理论工作就是明确诚信的内涵。诚信自古以来就经历了许多变化,面临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在古代,管仲第一次准确地提出了“诚信”这个名词。《管子?枢言》:“诚实的人,世界的结”,也就是说,诚实是世界行为准则的关键,这句话代表了先秦诸子的共识。现代学者认为,诚信正面临着从传统诚信向现代诚信转变的挑战。在调整范围内,需要从朋友的信扩大到普遍的信。诚信不再局限于朋友,陌生人也需要诚实;在约束机制中,我们需要从道德诚信转变为制度诚信。诚信不再是自我约束的软要求,而是基于一定契约的制度规范。本文重点从三个角度探讨国内外诚信研究中传统诚信与现代诚信的现状,揭示两者的差异是对立的还是相辅相成的。探讨诚信的内涵,希望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1 诚信是自律的道德诚信还是他律的制度诚信


中国传统诚信观认为诚信是一种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要求,是“天之道”,是“圣人之本”。他们认为,普通人要想达到诚信的境界,就必须摒弃人性中自私功利的一面,需要很强的自律能力和很高的自我修养能力来体现这种崇高的道德品质。在制度不完善的时代,诚信主要取决于人们之间的相互协议和相互信任,道德舆论起着主要的制约作用。此时,更多的是一种自律的道德诚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不再需要长期依附于特定的地方,因此需要更普遍、更有限的诚信标准,因此契约诚信应运而生。目前,契约诚信是一种高效的运作方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规范的硬性方式。而西方学者也逐渐意识到,单一的合同诚信方式很难满足所有情况下的经济行为和生活交流,往往出现短缺现象。因此,契约诚信是基础,道德诚信是辅助。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和谐繁荣。


由此可见,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受到地域的限制,形成了一定的熟人圈。诚信行为主要受舆论、民俗和内在良心的影响。同时,低生产力使大多数人没有时间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诚信只能成为少数人的理想境界,演变成圣人之道。因此,在传统社会主体上,道德诚信是靠自律来实现的。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化、区域化甚至全球化已经成为主流。在此基础上,如果人们有不诚实的行为,他们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全世界的公开谴责,他们自己的利益也将受到损失。因此,为了保护双方的共同利益,必然会制定一系列硬性合同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诚信自然也从道德诚信转变为制度诚信,用于维护和保证良好的交易秩序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当诚信成为一种制度和规范时,难免会有漏洞。总有一些行为在制度之外难以控制,这就要求人们自律,自觉主动地遵守这些规范,使诚信再次回归自律的道德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诚信呈现出自律―他律―自律的循环模式,哪种模式是诚信的本质,不能简单地依靠投机和其他理论方法来解释,更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过程,理性和全面地看待。


2 诚信是感性的选择还是理性的判断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人们经常在不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或所有情况下做出诚实的行为,所以这是一种非理性的冒险行为。更多的时候,他们选择用直觉相信别人,这是一种感性的选择。Hosmer认为,诚信是个人在面对不可预测的事件时所做的非理性选择行为,比如预期的损失大于预期的收入。那么人们必然会有这样的疑惑,既然诚信行为有一定的风险,为什么人们还愿意相信别人呢?Luhmann认为,人们之所以选择相信他人,坚持诚信行为,是因为如果他们需要逐一检查和检查他人的行为是否诚实,他们得到的信息是否真实,那么人们的生活就太累了,占用了太多的心理资源;因此,人们通过信任他人,使生活简单直接,确保人们能够顺利沟通和交流。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这种非理性的行为,比如熟人之间的经济交流,有时不需要签订合同或合同,只是口头承诺,否则会被认为是“外遇”或“伤害感情”。然而,一些学者的观点恰恰相反。他们坚持认为,诚信是人们在评估未来收入和预期收入大于损失的基础上做出的理性选择。理性选择理论认为,每个人在进行风险评估和决策时都会受到自己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权衡每个选择的结果,从而选择利益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的行为。但这种观点显然无法解释人们所有的诚信行为。因为“杀熟”现象自古以来就不可避免,虽然传统社会的人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度合同的强烈影响,但有些人的价值观仍然停留在传统时代,根据传统习俗,熟人忠诚,谈论感情,没有书面合同或法律限制经济行为。因此,犯罪分子利用人们的这一特点,进行欺骗或诈骗。因为人们的理性意识和行为不能完全摆脱情感因素的影响,大脑避免判断或思考熟人的行为是否诚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识别能力也会被抑制和下降。因此,无论人们之间的信任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我们都不能简单地考虑一个方面,通常这样?拥贸龅慕松刍眉云概全。因此,诚信的感性选择和理性原则之争必须依靠特定的情况、特定的人群和其他条件来判断。在熟人的环境中,人们倾向于感性地选择相信对方,而对方则根据利益的理性考虑,利用这种感性的诚信获取利益;在陌生人的环境中,人们倾向于理性地判断对方的行为,而对方则会通过自己的感性诚信获得信任,从而获得利益。因此,在人们的生活中,诚信的感性和理性是交织在一起的,而不是绝对相反的两面。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判断。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