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微信平台建立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型
通过以上研究,结合群体动力理论,从学生实际工作出发,提出建立以微信为载体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由于作者所在的学院是工程学院,该模型具有明显的工程学院特点,包括人文素质培训体系、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培训体系、品牌文化价值体系和平台建设。如图1所示。
(1)通过微信开展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训
人文素质是指通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形成的内在素质。人文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低人文素质也使当代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基础薄弱、浮躁、理想信念淡漠、缺乏敬业精神、缺乏责任感和进取精神。由于工科生的专业特点,他们通常涉及的人文知识较少。学院可以尝试以微信为载体,加强一些人文知识的传播。
笔者对自己学院的大学生用户进行了调查,大部分学生对微信服务号推送人文知识表示感兴趣,其中会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职业规划和就业技巧、名人传记、社交礼仪、历史知识等。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满足未来社会对科技人才的要求。这种教育应具有独特的文理渗透特征。与专业文科教育的课堂教学相比,实施方法和方法必然更加多样化、特殊和有针对性。今后,我们需要在这方面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在具体方法上,可以通过微信服务号推送人文系列知识,选择工科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社会主流文化发展的最前沿趋势,吸引大学生阅读和转发,广泛涉足与成长目标相关的知识,然后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评论和分享,深化人文精神体验,营造全学院人文素质的良好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创造一个民主、开放、平等的软环境。
(2)通过微信加强工科大学生实习教育,帮助他们设定目标,明确理想信念
理想只有在现实的基础上才能开花,信念只有在现实的支持下才能不断强化。在2010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讨会”上,学者们一致认为,教育应该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相结合,逐步将个人生活和职业理想信念引导到社会的共同理想信念中[4]。对于工科生来说,培养实习能力尤为重要。调查显示,学生在这方面也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愿望,其中一个主要目的是接触社会,了解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逐步调整学习重点和就业方向。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微信加强大学生实习实践教育,在微信公共服务号上推送实习实践内容,如发布学院实习实践管理制度、各类竞赛项目相关信息、实践基地相关信息、实习实践指导教师、校企合作等;在微信公共服务号上启动和组织学生集体行动,如企业研究、团队参加专业竞赛、共同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等;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分享,为不同年级学生群体动力的继承和扩张提供有利条件,营造强烈的实习氛围,调动学生实习热情,引导更多学生尽快建立实习意识,通过实习提高能力和自信,逐步建立明确的理想信念。
(3)通过微信开展高校品牌文化建设,增强学生归属感,提高理想信念教育效果
为构建科学有效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以学院为单位的品牌文化体系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学院品牌文化体系建设,全面拓展和创新精神、制度、物质三个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对学院的认可,提高学院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因此,在精神文化方面,学院微信服务号可以加强学院风格、学习风格和教学风格的推广,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信息推广,培养良好的学院氛围。在制度文化方面,建立健全制度,然后通过微信服务号全面上传学院制度文化内容,通过阅读、转发、传播意见领袖,扩大教育效果,形成积极指导,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成为制度的执行者和传播者。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可以通过微信服务号不时推送集实用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建筑照片,并用文字解释其含义,让学生从中得到熏陶和启迪。最后,要简化学院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形成品牌,通过微信推动学生,为学院的文化德育功能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