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民族身份意识对国家认同教育的影响

民族身份意识对国家认同教育的影响


民族认同是指在共同地区、生计、语言、习俗、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下,民族与其他民族不同的自我特征的认同。[3]民族认同具体表现为对所属民族的归属感、情感依赖感和责任感。强烈的民族认同意识是新疆稳定的最大隐患。如果民族认同超过国家认同,将导致以下不利情况:新疆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实施,可能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形成对国家统一的影响;分裂主义思想和活动的可能性为敌对势力分裂国家提供了机会。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具有较强的民族身份认同意识,不够理性。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问题往往不是从事实出发,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民族的立场出发,只要与民族有关,就会同情。例如,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选择“是”,比如“当不同民族的学生发生冲突时,他们是否会不假思索地帮助他们”。从长远来看,这种判断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利于高校的民族团结稳定,容易被“三股力量”利用,导致国家认同减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疆和东部地区人口流动频繁,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阶层分化、贫富差距扩大,使少数民族产生了深刻的心理差距。由于语言、教育水平和自身技能的限制,少数民族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而汉族人可能会从发展中受益更多。如果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分层”现象相对严重,一些国家在社会竞争和资源获取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阶级身份和民族身份的叠加就会出现。这种叠加可能会使劣势民族将本质上属于文化、血缘和地缘层面的民族认同提升为社会层面的政治矛盾。[4]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化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实施,少数民族非常担心资源流失、民族传统文化衰落、环境破坏、利益分配不平衡等各种发展可能造成的隐患。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民族身份意识,有些学生过于强调自己的特点和利益,表现出明显的保守、自我利益和排他性。此外,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理想主义色彩浓厚,易冲动。民族分裂分子利用东西部发展差距、区域贫困差距、资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难等敏感问题进行煽动和炒作,传播“汉族剥削少数民族”、“汉族掠夺少数民族资源”等谬论将贫穷和落后归因于汉族的掠夺和党的领导,引发民族矛盾和对立,迷惑人民,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民族分裂分子的诱惑下,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有着不同的认同感,甚至加入了寻求民族“独立建国”的分裂逆流。


当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并不是绝对相反的。新疆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己的民族有强烈的自豪感,深深热爱祖国,是忠诚的爱国者。但是,如果民族认同总是高于民族意识,一旦被民族分裂分子利用,就可能侵蚀国家的凝聚力。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