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实现定向扶贫的战略措施和重要途径
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普遍滞后,教育发展不平衡。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贫困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重点扶贫。党中央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要打赢扶贫攻坚战,把发展教育作为扶贫攻坚的根本政策,把职业教育作为有针对性的扶贫战略措施。首先,职业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最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部分群众贫困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技术和技能,而职业教育学制短、成本低、就业好、回报高,是贫困家庭快速摆脱贫困的“直通车”。二是职业教育是就业一人、扶贫一家、惠及几代人民生的工程。第三,职业教育是一项为当代和未来做出贡献的重大事件。
职业教育促进定向扶贫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职业教育宣传不力,招生政策不严格,缺乏激励机制,导致享受扶贫资助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量减少
(1)职业教育宣传不力,导致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职业学校的认可度不高,普遍认为上大学是成功的最佳途径。初中毕业生对职业教育漠不关心,导致职业院校生源不足,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招生难问题突出,享受扶贫资助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量减少。
(2)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学单位未严格执行“职业普通招生一般相同”的政策。国务院和教育部分别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地方政府协调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工作,落实职业普通招生的一般要求。但事实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学单位并没有严格执行这一政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或者试图上普通高中。第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学单位没有严格执行政策。教学单位认为,家长的需求是最大的需求,应尽力满足,只要能吸引学生注册身份,就可以保证相应的资金,相关教育主管部门未能全面深入检查,监督不力。
(3)缺乏吸引优秀学生的激励机制。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政策中,主管部门一方面没有出台相关激励措施,另一方面学校没有激励资金来源,难以建立激励机制,无法吸引优秀学生。
2.职业教育历史债务过多,部分职业院校债务负担较重,影响职业教育定向扶贫。
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实现有针对性的扶贫,阻止贫困的代际传播,成本最低,效果最快的方式。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学生、培养贫困人口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载体,在有针对性的扶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输出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工厂”。因此,职业院校必须首先“摆脱贫困”。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宁夏部分职业院校债务负担较重,债务规模较大,部分高校债务率接近或严重超过安全警戒线,偿还风险较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发展,使高校发挥有针对性的教育扶贫能力,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职业教育目标扶贫目标识别仍需进一步加强
(1)学术职业教育贫困对象识别的准确性不够。在识别扶贫对象的过程中,教育部门和学校与扶贫办公室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不够密切,对农村贫困家庭的识别、教育、扶贫需求等信息掌握不够准确,没有实现“精准招生”、“精准培训”、“精准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政策的实施。
(2)非学历职业教育扶贫培训准确性低。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援助政策不准确,政策落实不到位。二是“漫灌”现象。教育扶贫资源投入不准确,导致部分培训资金没有真正用在“刀刃”上。
根本原因:一是扶贫信息系统共享不足,教育部门与扶贫部门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二是有关主管部门协调不一致,没有形成统一的政策运行管理机制,限制了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的实施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