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评论员的专业素质?
首先,要把解说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放在首位。职业道德是所有员工的基础,解说员也不例外。作为博物馆与游客沟通的桥梁和窗口的解说员,首先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的宣传教育理念,这是我们党对博物馆产业宗旨的具体解释;其次,要自觉保护展品和展品,在充分了解展品和展品的前提下,热情宣传,提高宣传教育效果,更大程度地满足观众的需求;最后,要坚持学习职业道德理论,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实践工作,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提高修养水平。
二是建立系统的专业评论员培训考核机制。评论员要想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的解释技能,就必须通过系统完善的培训机制。随着专业标准的出现,评论员的培训也趋于专业化,一些城市率先出台了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课程――例如,从理论到实践,从博物馆的基础知识到普通话语音的基础知识,从语言表达到解释技巧,从观众心理学到危险情况的反应处理,培训内容相当广泛。这些培训内容在评论员队伍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但由于这些培训只停留在解释的层面,显然随着博物馆评论员专业标准和要求的不断提高,简单的解释形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所以经过专业的基础培训后,也需要有特殊的培训,当然,特殊培训可以通过评论员“以旧带新”等方式进行,也可以不定期到其他博物馆交流学习。
第三,要形成完善的晋升机制和职业规划。职位水平往往意味着薪酬福利的差异,因此完善的晋升机制对留住人才至关重要。但由于管理岗位有限,受到“同岗同酬”的限制,往往会有一些潜在的评论员在取得一定成绩后安于现状,不想进取,甚至能力水平下降。如果我们在晋升机制中增加评论员的分级制度,我们应该能够改变这种情况。博物馆可以根据评论员的日常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和工作完成情况,定期对评论员进行星级评估,按照晋升标准进行评估,可以上下,然后通过分级确定工资待遇,打破平均主义,实现优胜劣汰,从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提高评论员的积极性和专业水平。
当然,为了提高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所有的重点最终都应该落在从事博物馆教育的讲师身上。无论是日常讲解接待还是宣传教育活动,都离不开讲师。讲师在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后,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和挖掘自己的其他潜能。如果可能的话,讲师应该有一些天赋,比如吹、拉、弹、唱,比如舞蹈表演等等。讲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时,一定要沉下心来,从狠抓讲解基本功入手,通过十年的日常训练,逐步提高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