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大学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实践路径

大学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实践路径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但主要内容是建设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生活方式的总和。生成先进的生态文化是规范人类自身行为、实现人与自然共同发展和谐生活的根本保证。因此,高校必须通过构建生态文化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化的建设最终将成为生态文明教育成功的标志。在具体路径选择上,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有效的探索。


1.在校园文化中培育生态文明价值观


校园文化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继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大学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象征,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只有将生态文明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通过校园文化体系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和行为产生难以察觉的影响,才能全面、三维地覆盖大学生的全面成长过程,真正构建生态文化。培育生态文明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学风、校训、师德师风、班规班律、宿舍文化等都应视为“生态”有机体。因此,我们可以从建设生态文明校园入手,让大学本身成为生态文明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对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是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场所,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基地。建设绿色校园,建立爱护花卉、保护环境、尊重生态、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优良传统,将生态文明的影子融入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始终与生态文明接触,形成难以察觉的教育效果。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生态文明观念和行为的培养。古人云:身教胜于言传。教师的言行实际上影响着我们的学生,这种影响是不知不觉的,但也能反映出学校的文化氛围。因此,高校教师要注重生态文明观和行为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文明氛围,更好地巩固教育成果。要通过校园文化体系本身的发展规律,引导大学生“润物无声”:一是唤起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二是唤起大学生心目中关爱生物、善待生命的道德良知。三是弘扬大学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成为生态文化的传播者。


2.通过课堂系统的课程教学,做到理性合理


课堂教学的系统性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渠道。从我们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必要性的认识来看,建立这一指导思想并不过分。因此,要为全校学生开设生态基础公共课程,开展具有高校特色和优势的有效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在课堂教育活动中,要加强大学生对生态环境现状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和觉醒。


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生态行为的形成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往往导致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要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让意识引导行为,然后通过行为加深意识,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


(1)开展更多的校园活动。可以成立专门的环保协会,负责组织各种活动。例如,我们可以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节水日等特殊日子开展特殊活动,开展变废为宝、植树植草等活动。我们也可以尝试与其他学校的类似团体建立联系,相互学习,学习更好的活动方式和形式,丰富实践活动的类型和内容,增加知识和兴趣。同时,与社会环保团体合作,开展大型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深化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方式。


(2)此外,还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和评价体系,以监督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实践活动可以融入学校的评价体系,在选择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同时,增加“环保模范”、“生态文明先进集体”等称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环保活动。人是惰性动物,完整严格的监督制度是培养和深化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有力武器,对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起着积极的作用。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