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摇篮,是科技创新实践的重要基地。它不仅需要传授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还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积极的学风,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
首先,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逐步从传统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既注重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大学生,又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实现多功能综合人才的培养。课堂是培养专业技能和基础知识的途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多功能综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平台。
1.有助于营造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
校园人才和青年活力是高科技人才的摇篮,也是最具创造力的地方。通过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开展丰富的科技创新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能力和意识,还可以营造强烈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
2.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
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科技创新能力是互补的。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为科技创新过程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有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活动是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论证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科技创新活动不仅能激发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和探索,还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二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
通过对我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学校领导的采访,教师发现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参与率低,学校不够重视。因此,有必要大力提高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重要性的认识。目前,我校科技创新活动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相应制度不完善,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科技创新活动无法快速有效地开展。目前,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存在以下问题:
1.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
制度和物质是激励机制实施的基本保障,但学校的激励措施相对分散。组织机构、活动内容、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等制度机制不完善,激励效果不明显。学校对科技创新投资较少,科技创新活动和激励机制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教师缺乏热情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课堂上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是学习的重点,是判断期末考试成绩的唯一标准,对科技创新活动缺乏兴趣。由于教学压力大,科研工作任务繁重,没有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同时,大多数教师自愿和免费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缺乏参与活动的热情。
3.缺乏专业指导
我校属于文科院校,大部分专业方向偏向金融。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缺乏工程技术等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只能依靠自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来操作,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此外,目前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大多依靠教师自动、自发、自觉的热情,没有规范的专业指导体系。
4.学生参与率低
近70%的学生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目标,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复习作业上。受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限制,我校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活动较低。经过对我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和今年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的统计,学生知晓率不足40%,参与率不足15%。其中,由于目标不同,能够坚持科技创新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其中一些是三分钟热度或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这些人在目标不难的时候可以坚持下去。一旦遭受严重挫折,就会对科技创新失去兴趣,缺乏动力。
5.宣传力度不够
我校科技创新活动主要依托“挑战杯”、“创青春杯”、“互联网”等大型科技创新竞赛+“比赛等。,通过层层发布比赛通知,动员学生参加比赛。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手段相对单一,效果一般,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无法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