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1学习实验室管理

学生刚进入实验室接触临床检查时,对实验室管理的概念和意识往往很薄弱。教师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对实验室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室管理。以本办公室开展的不合格标本管理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向学生解释了标本在检验前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各种不合格标本类型、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然后让学生学习不合格标本的处理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向学生讲解细节,如:(1)不合格标本登记内容应包括不合格类型、科室、患者信息等(2)及时与临床科室或门诊患者沟通,重新检查(3)定期统计不合格标本信息,如不合格率、不合格类型、不合格标本来源科室等(4)根据统计信息与相关部门沟通,提高工作质量。教学结束后,让学生写一份管理方案,包括实施过程、记录表格、总结方法等,如检验后标本处理、标本事故处理等。带老师审查学生计划的可行性后,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实践自己设计的管理计划。实习第一阶段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交流意见和总结,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指出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培养质量控制意识

检验质量控制始终贯穿于检验的全过程,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可比的必要手段,对检验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实习生质量控制意识的培养往往被忽视。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主要有两个原因:(1)教师的因素,包括:教师本身没有充分理解质量控制在测试质量中的重要性;教师质量控制专业知识不足;教学方法、技能缺陷未引起学生的注意。(2)学生的主要因素是,一方面,实习生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理论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没有结合。本科在教学工作中,根据上述特点,专门安排有丰富质量控制经验的教师加强实习生的质量控制专业知识培训,选择讲座与讨论相结合,提高学生对质量控制的重视和兴趣。在实际工作中,强调教师以身作则,严格按照质量控制要求做好每一项室内质量控制和室内质量评价,使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逐步建立质量控制意识。

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医学检验不仅是一门普遍意义上的实验室操作,更是一门多专业、应用目标独特的学科。现代医学检查的任务不再是简单地为临床实验室提供简单的实验室数据,而是快速、准确地将实验数据转化为临床信息,充分发挥临床实验室的指导作用5。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合格的检验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从培养初级医学检验人才入手,加强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是医学检验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结合本室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理论专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理论教学、技能操作和结果分析相结合,分析教学具体测试结果与临床关系,鼓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多思考,多提问,从一个例子中得出推论,培养临床思维能力;(2)开展特殊病例分析教学。有目的地选择病例分析,将检验结果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结合临床诊断,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和审核,综合分析相关检验指标,判断检验结果的临床符合度。案例分析讨论是学生更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4培养科研思维、能力和触觉

实验室检验本身具有独特的科研条件,包括丰富的标本来源、完善的仪器设备和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但往往缺乏科研思维和触觉。许多检验人员只是盲目地完成单一重复的实验操作,从不进行思考和分析。很容易给学生下检查工作只是重复体力工作的印象,进一步影响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态度和方式,进而进入恶性循环。为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能力,本科支持学生进行临床实验研究。部门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在检验过程中提出问题,积极开展临床应用价值、检验技术新进展、不同检测方法比较、质量控制、参考范围等小规模实验研究。教师应在文献咨询、实验设计、论文写作等方面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选择具有一定科研基础的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内容并进行论文答辩。通过临床实验研究,实习生不仅初步掌握了医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而且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5结语

临床实习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是医学实验室学生向临床实验室工作者转变的关键过程。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自动化仪器和自动化装配线在医学检查中的广泛应用,对手工操作技能检查员的需求日益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管理、分析、评价和丰富临床知识综合能力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医生。同时,随着检验医学队伍的不断壮大,将进一步提高医学检验在临床诊疗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包括协助诊断、指导治疗、评价疗效、判断预后等。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