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水平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标志。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核心。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笔者总结了多年的教育经验,结合教学经验,谈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在台上不断讲解,台下的学生跟着老师机械听讲,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在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教师要树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平等的首席执行官”现代教学理念,彻底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围着教材转”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模式建设和谐、民主、开放。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与学生交朋友,使课堂教学活动发展成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由教师组织引导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主动学习,老师本身要循序渐进,用耐心和爱心激励学生。不能挖掘和指责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错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改变以往教师安排的模式。这样的课堂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和创造力,对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
现实生活中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都是敢于提问和批评的人。例如,有些老师喜欢学生在课堂上异口同声地说“对”,“是”,对学生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不屑一顾。更重要的是,他们批评和训斥学生。这样的课没有激情,只是老师一个人表演。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也敢于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例如,在上一节语文课上,我将“一叶扁舟”中的“扁”piān读成了biǎn,下课后,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你读错了‘扁’音。”我查了一下,真的错了。然而,我并没有试图掩盖我在课堂上的错误,而是抓住了这么好的教育机会,对全班同学说:“我的话不是金口玉言,课本上的内容也不是金科玉律,老师也会犯错。指出老师错误的学生观察力强,勇气值得称赞。我希望学生们能学习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发现和指出老师在讲座中犯的错误和不足。我相信老师会感谢你的。”这样,老师鼓励学生发现和指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错误,肯定学生做得比自己好。在这种民主、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逐渐敢于质疑。
三、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的培养作为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如果没有想象,那么所有的创造都不能产生和进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应运用各种方法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促进学生想象思维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在教《少年闰土》这个课时,首先让学生对这个课时,“闰月下刺”这个情节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力:海边的沙子被明亮的月光照亮,看着西瓜地里的绿色,飞跃的土壤紧紧地握着一把钢叉,专注于地面,盯着偷西瓜的人……当然,学生的想象之门也可以通过使用联想方法来打开。在教学过程中,我带学生去操场观察垂柳,让学生想起公园和湖边的美景;看野花,让学生想起所有顽强的美好事物。《太阳》一文的教学“地球上的光和温暖都是由太阳奉献的”在这句话中,我让学生们想象,如果没有太阳,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让学生们意识到太阳的伟大。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演展示课文中感人的故事和人物,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学习《将相和》时,我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还原历史情境,进而深刻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通过积极的引导,激发其想象力,提高其创新能力。
四、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
求异思维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每个人生来就不一样。对于刚接受基础教育的小学生来说,他们不能抹杀自然,摧毁想象力!传统语文教学强调答案的标准化和思维的统一性。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培养求异思维,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倡导观点多样化,促进观点多样化“百花齐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倾听不同的声音,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同时,抓住机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当火在英雄身上燃烧时,我们可能只需要一个最可爱的人就能得救。“邱少云为何不动一动?”学生要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就要给予表扬。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成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也要成为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导师!为此,首先要创新教学理念,尊重个性特征,反对千篇一律;其次,引导学生大胆表达,通过质疑引发思考,通过想象拓宽思维,通过实践考验所学。以更深刻的知识,更开放的思维,更自由的氛围,护送祖国花朵的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