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深入,高中历史要想跟上教育趋势,就必须依靠情境创造来激活课堂氛围,把学生置于历史情境中,提高教学效率和认知度。教师需要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设定情境目标。下面先介绍情境教学的内涵定义,然后总结推动情境教学融入历史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历史课堂情境教学基本概述
历史课堂情境教学是指以情境教学相关理论和历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特点为导向,创造符合教材内容的教学情境。教学模式主要借助音频、实物、图片等形式再现历史场景,调动学生兴趣,有效活跃课堂氛围。与传统教学相比,情境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认知结构,推动教学重点从学习效果向学习过程转变,推动封闭式教学形式向开放式转变。这种变化坚持“以生为主”原则是将教师简单的知识教学转变为吸引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为提高课堂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历史课推进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
(1)借助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以学生的特点和兴趣为导向,创造情境,才能激活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的几分钟内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充分融入历史课堂。“从思考开始,思考从怀疑开始”教师应结合历史教师设计适合学生认知和能力的问题,引导学生融入历史情境,提高对历史的认知。例如,教师对“西安事变”讲授相关内容时,可设计以下问题:“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何扣押蒋介石进行训诫,但最终没有杀死他并释放他?”再比如,教师在讲授唐代历史时,还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人认为唐朝衰落是因为唐玄宗太宠爱杨贵妃了,那你怎么理解呢?”这种问题设计可以在活动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依靠小组讨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在碰撞中升华自己的观点。
(2)借助多媒体等手段重现历史场景
历史学科在时间、空间和人物方面具有特定性。历史教学需要结合历史教科书,重点设计情感色彩和生动的场景,引导学生充分置于历史情境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历史现实合理设计历史舞台,鼓励学生了解历史,体验历史情感,明确历史本质。历史教学要求教师注意学生自身的体验,并借助情感创造情境。教师可以依靠自己的表情、动作、黑板等细节来反映情感。例如,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教授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及时播放《燃烧圆明园》的片段,依靠对燃烧前后圆明园场景的比较,调动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融入历史情境。
同时,音乐是创造历史情境的重要动力。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来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例如,当教师教授现代史时,学生可以“革命”为主题收集相关歌曲,如《江》等相关歌曲为主题。特别是在现代教学中,上述歌曲应充分应用于教学中。例如,教师对“九一八”讲解事件时,可以播放松花江,引导学生结合歌曲掌握历史内容。学生的情绪会被歌曲感染,从而深刻体会到当时东北人民的悲痛。
(3)依靠生动的语言描述历史场景
教学的本质是语言艺术,历史教育也需要依靠适当的语言来实现。如果历史教学只依靠直观的情况,很容易导致教学停滞在表面,不能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很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因此,教师需要注意教学语言的重要作用,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科书的内容来改进自己的语言。例如,教师对“共产党反扫荡斗争”在教授相关内容时,可以描述以下情况:当五名壮士英勇跳下悬崖时,日本指挥官命令所有士兵向五名壮士鞠躬,然后转身慢慢离开……这种情节描述可以激发学生内容的深层情感,崇敬总是围绕着他们的心。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地表达他们的想法。这就是情境教学的魅力,可以引导学生从思想和情感的各个方面思考历史问题,更深刻地感受历史。
再比如老师的教学“黄海海战”事件发生时,可以讲述邓世昌的事迹。“当志远号被日军击沉时,邓世昌和其他士兵都掉进了水里。虽然有人把救生圈递给了他,但邓世昌并没有接受。即使他的狗咬着辫子想救他,邓世昌也下定决心要为国家而死,最后和狗一起沉默。”听到后,学生们的思想和情感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感受到了邓世昌的爱国精神和无畏精神。
总之,课程改革进程的深化需要高中历史重视情境教学,依靠历史情境的再现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需要坚持“以生为主”情境教学的原则是从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教科书内容出发,依靠可疑场景、多媒体、语言描述等手段来促进课堂教学。教师需要注重情境教学对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培养,依靠情境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提高课堂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