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经典阅读价值的德育特征

一、经典阅读价值的德育特征


小学语文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的德育,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把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学科的许多文章都能展现人类各种美好的思想道德、诚信、勤奋、坚忍不拔等人文情操。许多作品还突出了忠孝、节俭、博爱、廉洁等生活标准。那些经典诗歌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经历了时间的洗涤,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正确价值观,凝聚成集体的高尚品格。德育不能只靠语言说教,简单灌输,一定要注意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无为教育”的重要体现是通过阅读经典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陶冶情操。无为也是“违反”,不违反学生的意愿,不违反教学规则,不违反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不强迫学生接受一个概念或理解;但自然触动他们的心灵和思想灵魂,使他们能够在阅读中获得思想融合和情感共鸣。能有意识地感知圣贤的行为和事迹,理解圣贤的思想和精神,以此为标准指导行为,不知不觉地塑造精神品质,提高道德境界,学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比如《论语》中的名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要求每个人言行一致,注重诚信,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努力,一诺千金。《三字经》中“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强”,学生在阅读这些名句时,会逐渐理解勤奋学习的劝诫。在《弟子规》中,学生会知道,首先要孝顺父母,尊重兄弟,然后要小心谨慎,恪守信用等等。


二、经典阅读价值的审美特征


经典最能代表中国优秀文化,是中国千年文明和精神的集中体现。阅读经典是让小学生在优秀文化的影响下成长,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最佳途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启蒙书,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文章。阅读这些作品可以更好地感知美,学会欣赏美,培养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读”一词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词。阅读经典需要引导学生美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从情感、韵味、音调、艺术的角度学习阅读,教育学生美育。


(1)语言的音律之美


经典作品的语音节奏之美主要表现在音调、节奏和押韵上,引导学生感受到经典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情感魅力之美,如温暖、低沉、快乐、悲伤或凄凉;帮助学生从停顿、重音、节奏和节奏中感知经典节奏之美。停顿可以很好地体现作品的节奏感,押韵可以从发音上往复展现,通过音节的变化和音调的起伏形成优美悦耳的音乐美。《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之所以受到千古赞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音乐之美。


比如读孟浩然的《春晓》,让学生把握这首诗每一句的停顿,读到“小”、“鸟”、“少”的时候,要延长发音,稍微背诵一下,让学生找到诗歌的节奏感和节奏美。读到“鸟”的时候,需要抬起尾音,表现出想到明亮春天和鸟语花香的清晰心情,而读到“落”字的时候需要重读,尤其是“知道多少”的时候,需要降低声音来表达对落花的遗憾。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节奏的美,不断强化他们的审美体验。


(2)经典形象之美


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的美,还能感受到形象的美。许多经典作品描绘的美丽画面和艺术形象给人以美感。通过想象再现,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形象美感。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再加上音乐或画面,学生一般可以在脑海中再现画面和生动的人物。比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学生可以边读边想象,尤其是根据阅读来画出自己心中的意境画面。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知形象美,想象诗歌中的画面、意境、人物等,以作品中美的意义打开学生美好的心灵。


热门期刊